主旨工业工程即IE,它是一种边缘科学,包含有物理,数学,化学,电工,机械,计算机应用及编程,人因工程,哲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人文学,运筹学,统计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其中数学是其它类学科的基础.物理,化学,电工,机械,计算机应用及编程等都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工具,工业工程以动作经济为指导思想,着重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在整个工厂运作中工业工程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工业工程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却非常突出,形象比喻就像机器中的润滑油,它调和加速工厂的生产和运作.引言工业工程在当前企业的位置---目前国内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位置不很显眼.作为新事物工业工程必然得经受一番洗礼,要想大众化还可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书本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利用工业工程获得成功的事例只是作为一个故事而被传颂但人们只是当它是故事而已并没有想到从中得到启发或利用现成的资源.或者说大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中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国家,因为国人思想都较落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斩较差,或者说投资意识不精.要想改变必先使其思想转变.正文其实大家都知道IE的精义在于管理而不是方法.为什么有工业工程这们学科,就是因为它所管理的作业者是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物体,在从事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而不像机器设置程序后就可以按规律作业.基础IE研究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或将此动作和时间定为标准以为人员作业之参照.基础IE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和发明作业过程中经济和协最能符合人性化和在不提高劳动强度的同时得到最大附加值的方法.----它相当于工具一般情况下工具的使用者是人,而当工具的载体也是人时它就上升为管理,现场IE是为了监督和执行基础IE的履行程度.现场IE的日常事务都是以基础IE为总则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和运动,它有时间研究,动作经济原则,工厂布置及搬运,产线平衡,稼动分析,等……总称为IE七大手法.其实它就是为简化动作提高效率而服务.---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有了现场IE也就有了规范的作业流程及方法.就如同机器的程序命令是为了指挥作业和引导作业的,它最终所管的还是事当然也间接管人,但这种管理不是我要讲的管理.它只是基层的程序督促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在工厂的建立初期就要注入IE元素,LAYOUT的排布及结构的形成都必须遵循流程线路经济合理,物料摆放合理,产线架设考虑人因工程,厂房过道通风安全等因素;在设备安置上也要周密考虑以备将来产能之需;在人员培训上也要有先见之明积极引导和灌输IE之精神而不是只向征性地讲讲SOP,在生产中IE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与客户沟通,参与新机种流程和工艺制定,协调质量工程效率合理搭配都需要有很强的IE知识,产品投入正轨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力与成本的核算当然这个要在报价时就有预算,但预算与实际还是有差别的.目前加工业利润很小,人力调配不当就会赔本,在这些年的高利润生产中工厂已习惯了人力的浪费,在总体仍在盈利的情况下已踏入崩溃的边缘尚不自知,这个在工厂中到处可见,没有计划的人力支出是成本浪费的一大根源.在我国企业现流行的CELL生产中也普遍存在这类情况,单一零件的高效生产并非全是有效产出,通常产线追求的是单部件效率而没有计划的乱投人,造成包装,堆积和搬运的极大浪费.这些看似有用其实负附加值的动作比比皆是.曾经一段时间都追求高产能高效率而不计人力成本投入,造成工厂陷入困境的大有人在,更可悲的是有些企业还没有从中得到教训,看出事情的本质错误而是一味的责怪单价太低了无利可图.而不知真正错的就是自已,是计划与投入的错误.这种IE已不是现场IE能左右的了,所以我认为要从中分出高级IE即管理的部分.TOC理论说明了这一点但企业领导者有几个知道高德拉呢?新劳动法频布后多多少少的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但不是打击,企业付出的多了相对的对人员期望值也相应高了,及时调整调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平衡点也成为行业的当务之急.—这就绩效在过去也可讲现阶段吧,员工绩效算法很不专业,员工以平时表现及出勤还有技术评分共100分/天,由组长打每月平均后得出当月绩效分数,再按分值发绩效奖金.准确度只能在50%以下.特殊技能补助更不用讲,因为在考取技能证后人员可能调职到其它工位但它的薪资已打入系统无法改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