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学科或专业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430137)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符合职业特点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正确理解与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3、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制造业数字化工程:以制造企业为对象,根据企业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技术的要求,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研究包括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全寿命周期管理、全球化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生产组织管理、制造资源规划与利用等在内的企业数字化实施的技术和方法,注重信息和管理的综合集成。2.生产过程控制与物流技术:以制造过程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服务、人员、技术、信息和管理的优化。研究生产系统运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技术,包括物流的应用基础理论,生产物流系统(包括设施和设备)规划方案及其实施,产品或零件的装卸搬运技术、装卸设备及其自动化,库存控制与原材料向生产现场的供应、组织和管理等技术。3.生产准备与管理技术:基于并行工程的方法体系、相似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集成制造的管理机制,结合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大系统的角度,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需求,进行生产工艺、工装、过程的优化设计、规划与改进等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准备规划与管理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4.人因工程:以制造系统为对象,结合机械制造工程、环境工程、人体工程学理论,研究制造环境中的人、环境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工艺、工装、过程的优化设计、规划与改进。5.质量控制与管理工程:融合先进的数学方法、检测控制手段,探索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研究从设计、制造和检验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理论。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为2-3年。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人员的学习年限为2-5年。四应修总学分数及课程设置应修总学分:不少于28,其中必修不少于20学分,选修不少于8学分。1、基础性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2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3学分;工程数学(必修):3学分前沿讲座:2学分。(2)专业基础课其中应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专业必修课一般不少于3门,每门2-3学分;专业选修课一般不少于2门,每门2学分,如有必要可从列选的必修课中选取。(3)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2、专业实践性课程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培养方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性课程,其中可包括实践必修课程、实践选修课程。实践必修课程一般不少于2门,每门2-3学分。实践选修课程一般不少于2门,每门2学分,如有必要可从列选的必修课中选取。五、培养方式1、加强与厂(企)合作,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做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积极和大中型厂矿集团和工程建设单位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双导师制。厂校共同制定中、长期的科研规划和以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规划,并通过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工作使教学和科研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2运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可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既要易于为厂矿企业和用人单位所接受,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