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VIP专享VIP免费

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_第1页
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_第2页
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_第3页
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臧兴兵(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摘要】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地理分布广泛,但由于长期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面临重重困难。本研究探讨了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深层原因,然后从“器物、制度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路向与制度选择。【关键词】公共教育投入;人力资源强国FinancialInvestmentinPublicEducationandBuildingaCountryRichinHumanResourceZANGXingbing(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China)Abstract:Chinaisrichinhumanresources,andthetalentiswidespreadgeographically.However,thelackoffinancialinvestmentinpubliceducationleadstoinsufficientdevelopmentofhumanresource.Hence,buildingacountryrichinhumanresourcefacesextremedifficulty.Therootcauseoflackoffinancialinvestmentinpubliceducationwasresearchedanddiscussed.Thepolicydirectionandinstitutionalchoicetoincreasefinancialinvest-mentinpubliceducationaswellasconstructthecountrywithgreatmanpowerresourcesfromthreelevels—“Utensils,SystemandCulture”wasanalyzed.Keywords:financialinvestmentinpubliceducation,acountryrichinhumanresource历史是人的历史,社会是人的社会。中国幅员辽阔,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但高端人才奇缺、人力资本质量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亘古以来,太阳自东向西照耀着地球,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似乎也“相伴而行”,在东、西方之间不断轮替。上世纪,由于“人祸”,欧洲的大批人才纷纷向北美逃亡,造成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洲际大转移。21世纪以降,亚太地区再次显露出成为“中心”的种种迹象。但是对于中国,绝不能指望人才洲际大转移的重现,而只能“反求诸己”,从内部寻找供给。公共教育投入,广义上指政府对教育的人、财、物力投入,狭义上则专指政府的经费投入。UNESCO对公共教育经费的定义是:地方、地区和国家(中央)政府,包括自治市、区政府用于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支出总和(家庭和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经费除外)。我国政府1993年将公共教育经费的计算口径扩大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办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在我国,“公共教育经费”这一概念接近于“财政性教育经费”[1],因此本研究中的公共教育投入特指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春秋时期,管子所谓“地大国富,人众兵强”[2]就已经有了人力资源强国的概念雏形。其义指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能力、水平、潜力和贡献方面的综合指数位于世界前列。人力资源之强,正如舒尔茨所说:“人类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而是要由人类的知识发展来决定。”[3]可见教育才是人力资源强国的根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序言”中指出:“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今后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纲要》在“战略目标”中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其具体指标有: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接近2亿。一、中国人才的广泛地理分布与“钱学森之问”人力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辞海》对人才的界定是“有才能的人”,即社会的佼佼者和“能量”较大之人。翻开中国的二十四史,其中可考证的“人物”有5700余位[4],其地理籍贯分布如下:图1中国24史中5700余人地理籍贯分布图1表明,中国历代人才在地理上是广泛分布的,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致的,经济中心的位移往往引起文化中心的移动和人才大迁徙。但人才的地理来源分布落差较大,经济文化发展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墨香书阁+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学事业,对互联网知识分享很感兴趣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