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楼道拥挤踩踏事故总结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了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今天——2010年3月29日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今天,老师讲座的主题是“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一、事故案例:近年来部分校园拥挤踩踏事故:2009年12月7日晚,XX省XX市辖内的XX县区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故,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2009年11月25日,XX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两名一年级学生在跑向教学楼二楼本班教室的过程中,与正在下楼的高年级学生相遇,学生流在一楼、二楼楼梯口发生拥堵、踩踏,数十名学生受伤……2008年4月23日,XX市XX县区百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第一楼的楼梯间内,数名学生因为拥挤倒在人群中,6名小学生在事故中受伤。2007年8月28日,云南XX市XX县区通泉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2006年11月18日,江西XX县区土塘中学因一名学生在人群中系鞋带,引发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故,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湖北阳新、洪湖、薪春三地学生在撤离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共造成72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2005年10月25日,XX省XX县区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一第1页共5页名学生恶作剧地喊叫,造成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8人死亡、27人受伤。2003年12月11日,XX省XX县区商城镇中学发生挤压事故,5名学生当场死亡,15名学生受伤。2002年9月23日,XX省丰镇二中发生学生挤压事故,造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二、事故特点:惨痛的教训让人触目惊心。仔细分析这些拥挤踩踏事故,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集会、下课、上操、就餐和下晚自习时,学生心情急切地集中上下楼梯。2.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3.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1-4.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楼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5.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三、防范措施:那么,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呢。首先,要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第2页共5页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3.落实措施:(1)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2)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3)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其次,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要强化师生的秩序意识。绝大多数的踩踏惨剧,都源于秩序意识的缺失。在我国,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拥挤的场所。不少成年人在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