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酿造葡萄栽培技术规范第一节建园技术规范一、园地选择葡萄园应选背风、向阳、运输方便的地方。以沙壤土为好不适宜粘重土壤。土层厚度1米以上,1米内没有粘土层或沙砾层。有灌水条件,水质良好。二、栽培区域及品种规划民勤适宜栽培酿造葡萄的区域包括东西坝区、泉山区、环河区等各乡镇、县属农林场以及石羊河林业总场、苏武山林场、勤锋农场、窑街农场等。适宜民勤栽培的红色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黑比诺等,白色品种有意斯林、霞多丽等。三、栽植密度为便于灌水等管理,行长不宜超过100米。采用单壁立架和宽顶立架。单壁立架株距1米、行距3米,扇形整枝,每株留2个主蔓,每个主蔓占0.5米;宽顶立架株距0.7米、行距3米,立架面两侧各1个主蔓,每对主蔓占0.7米。四、开挖定植沟开挖定植沟须在定植前一年土壤封冻前完成。翻出的土壤经一冬的冻晒,初步得到熟化,并杀灭一部分越冬害虫。如第一年来不及完成,也可在开春解冻后进行。首先平整好土地,划分出小区及防护林带,修通田间道路灌水渠。再按设计行距开定植沟。立架定植沟为南北方向,沟宽80厘米,沟深80厘米。如准备机械化耕作,南北两端地头应留出5米宽的拖拉机回转道。定植沟内挖出的土壤,表土和底土分别堆置在定植沟两旁,土壤不便堆积时可采用隔行开挖回填的方式,即先挖第一、三、五……行,施肥回填后再挖第二、四、六……行。五、回填定植沟第二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回填并施肥。先把碎秸秆(麦草、玉米秆等)掺土回填到60—80厘米深层(20厘米秸秆)。每亩施腐熟的土杂肥、畜禽粪5方,过磷酸钙150公斤。将肥料撒到表土上,随掺随回填到20—60厘米深层。回填完毕将底土散开铺垫在定植沟之间。灌一次透水,使沟内土壤沉实。沉实后,沟内平面比地面低25厘米左右。整修栽植沟表面,使栽植沟成深25厘米、宽80厘米的平底沟状,沿行向整平,以保证灌水均匀。苗木栽在沟内,深度在地平面以下,便于冬季埋土防寒越冬,可加深根系分布,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使用抗寒砧木苗,沟深可为15厘米。六、搭架最好于定植当年栽好架杆,拉好第一道铁丝。如不能做到也必须在第一年每株葡萄苗旁边插一根80厘米高的树枝做临时支柱,引绑葡萄枝蔓。第二年栽好架杆,拉好第一、二、三道铁丝。单壁篱架(单位:厘米)“规则扇形”单壁立架架型结构为:行内立柱间距8米。从地面向上数第一道铁丝距地面50厘米(第一年可临时绑低一些),第二道铁丝距第一道铁丝45厘米,第三道铁丝距第二道铁丝45厘米,第四道铁丝距第三道铁丝45厘米。第四道铁丝因受力较大,用8号镀锌铁丝或1.8毫米镀锌钢丝,其余用10号镀锌铁丝或1.3毫米镀锌钢丝。宽顶立架(单位:厘米)“宽顶立架”的结构为:一行单立柱,行内立柱间距8米。每根立柱上固定3根横梁。最上面的一根横梁长80厘米,中间一根横梁长60厘米,最下面的一根横梁长40厘米。铁丝和横梁间距同“规则扇形”架,最近地面的一道铁丝穿在立柱上,其余六道铁丝固定在每根横梁左右两端。确定好架式后即按尺寸栽支柱。先定位并栽立小区或园地四角的支柱。以这四根支柱为基准,栽好每行的首尾两根支柱,再栽立行内支柱。注意行、柱距尺寸要准确,纵横均要排成一条直线。支柱长2.5米,地下部分埋深0.6米,“规则扇形”立架地上部分柱高1.9米。边柱因须倾斜栽立,长度应略微大一些。钢筋混凝土立柱断面为10×10厘米正方形或10×12厘米长方形,内置四根8号冷拔丝,空心或实心均可。为了增加拉力,所有边柱均向外倾斜10一15度,并用锚石牵拉固定。锚石埋设点距边柱1.2—1.5米,深度0.6—0.8米。锚石上的牵拉铁丝用8号镀锌铁丝,绑在边柱离顶端约20厘米处。牵拉铁丝必须同行向准确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否则,铁丝绷紧后支柱会歪斜。七、打点栽树前先标好架杆栽植点,再标栽树点,工作更为方便。首先确定好每行的第一根和最末一根架杆的栽植点,在两点上各插一根标杆,中间每50米插一根标杆,用眼瞄准,使各标杆纵横均排在一条直线上。选弹性较小的测绳或钢卷尺,在两根标杆之间拉紧,按杆距尺寸,在每一立柱栽植点上插小树枝作记号,标记出架杆的栽植位置。栽树前,用一根短绳按株距尺寸在上面打结,拉在两个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