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海:公办大学私营化凸显教育行政之弊想在烟台大学图书馆二三楼的部分教室上自习,需要交每天2元钱的费用。学生在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内自习为什么还要额外交费?不少学生认为不合理。13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校方表示收费主要用于支付电费和教室清扫费等。(9月15日《齐鲁晚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烟台大学是一所公办大学,国家财政支持学校的所有日常开支,包括教师工资、教学设施的维护、引进新仪器等,因而不应该存在学生使用教育设施须向学校另行缴费的问题。学生所要承担的费用只是学费、住宿费以及日常生活开支。既如此,烟台大学在图书馆设立收费自习区,还公然收取学生自习费就值得回味了。新闻中未曾提到烟台大学的财务状况如何,但曾有报道称中国的大学大多处于负债经营,由此可判断即便烟台大学财务状况没有极端恶化,却也逃不脱开支过大的枷锁。校方解释称,收费是为了支付电费和教室清扫费。这种解释很可能为真,毕竟在一个缺钱的大学,能省则省的道理还是了解的。但这种解释并不合理,因为这些费用不该学生承担。当然,笔者认为图书馆收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各高学近年来的扩招,学生越来越多的同时教学资源却呈疲软之状,这种状况不仅表现在软件方面,硬件同样问题严重,比如学生宿舍和自习室的严重不足。曾有报道一些学校宿舍不够,致使新生来后要么在外租住,要么多人挤住一个宿舍。而每学期开学在图书馆上演的占座大战更是让校园硝烟弥漫,有些学校的学生为能在开学占一个好位子,作出某些极端行为的案例不是没有。为此,学生痛苦、老师苦恼、学校更憋屈。为缓解校内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学校自然会想到“收费治堵”的方式。应该说,基础教学设施、教室场地收费并非烟台大学独创。比如某些大学的操场原本是水泥地或直接是一块压平的土地,学生自由活动不用交纳任何费用。然而当学校将之改造为塑胶操场、灯光操场后,就会用网圈起来,课余时间谁要进去活动就必须交钱。场地越来越好,能活动的人却越来越少。这表明,公办大学正逐渐偏离公益之路,有向私营化转化的趋势,变相将负担转嫁于学生。从根本上来说,这依然是教育行政化的弊端之一,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希望做出政绩,而学校的政绩就表现在招生人数上,因而扩招是必然之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导致教学资源跟不上生源的增长,就只能引入“价格机制”了。央视今日有一则消息,美国全国大学最新排名中,前二十名均为私立大学,将公立大学远远抛在后面。此外,美国教育部门不直接干预学校的教学和资历认证。由此可见,能够专注学术而较少行政干涉的大学,才更具活力。同时私立大学的资金使用受制于学校董事会和捐款者的监督,就更不可能出现挥霍浪费的情况。而这些恰恰是中国大学所欠缺的。[2001-11-05]私營化仍需政府資助研究【本報記者李國標報道】若本港大學私有化,研究工作的資源是否亦應與政府脫鉤,自行籌款,不再受政府資助?有從事管理研究的大學學者認為即使大學私營化,仍需要研資局的經費支持,不然私立大學只會成專攻教學的院校。他還預期整體大學全面私營化後,其運作狀況將如現時校外持續教育進修部般。缺乏研究如「一腳大學」城大助理副校長(研究)方宏勳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若日後本地大學全面轉為私營化後,大學的研究工作仍不能缺乏教資會屬下研究資助局的一貫資助。否則大學私營化後,只會變成只屬教學的場所,是「一隻腳的大學」,而非教學與研究兼備的「兩腳大學」。原因是私立大學需要有成熟的環境及歷史背景醞釀而成,例如外國的牛津、劍橋等大學均屬私立,但有雄厚財力,加上當地講師可申請政府提供的研究金,每年有數十億美元研究經費可供申請。這些條件都是本港沒有的,因此私營大學在港經營會較困難,即使私有化後,仍需政府資助研究工作。有報道指,本地大學全面私有化後,背後需有總體數千億元的基金作營運支援。方教授認為基金只可解決部分問題,私營大學若要辦得好,需有外界人士捐獻資源給大學。這方面外國的情況比較成功,但本港社會人士可能因過去殖民統治的因素影響下,對本地大學沒有歸屬感,甚至有些人會認為對大學的捐獻是「益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