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关于阶级斗争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思考当中。我的观点是毛的阶级观和马的阶级观是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毛是政治家,马是经济学家。政治家较经济学家更具包容性。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10年内国民经济和城乡人均收入翻番,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实现邻里和睦、政治文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这一切都是这个社会主义平等理想之中的必然含义,也是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共存、发展的能力的要求,这一切才是构成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真正标准。实现的好,这个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就高。农民有成分,资本家也是有成分的,这是毛泽东的贡献,不必全盘否定了资本及背后的家们。在不影响国计民生经济基础之上,还是多多益善的,并且还可以在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尽量满足于我们的突飞猛进而使其有所牺牲,这是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的应有之义,关起门来,建设不好社会主义,也改造不好资本主义。归根结底的原因,还的确是马克思他老人家那里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非韩等所说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马克思自己没有把生产力讲明白、讲准确了,随着资本论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心中的生产力,已慢慢发生了位移,这个原本是社会生产力的内容,变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经济能力,成了工人的劳动工作能力。这个私有与自由的矛盾才是现代资本主义真正不可调和的矛盾。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生产矛盾已被股份制治理所缓和,但也只是缓和而已,私人的绝对性和社会化的性对性终究改变不了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两个矛盾的叠加,验证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关于生产力,还是要从马克思的生产力讲起。马克思对于生产力的定义(内涵)是这样的生产力内涵: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是人类利用自然、自然保障人类的能力。而在论著中,关于外延的描述却集中在了劳动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各自内涵抽象,外延具体吗,两者明显不统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各自本身既不代表生产力,也不是生产力的要素,三者的结合只是生产活动得以实现的必要因素,即生产三要素。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却是把这些生产三要素误认为是生产力三要素。实际上,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然后作用于劳动对象表现出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即劳动力。生产力,原本就是社会生产力,从马克思给出概念的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是马克思对于这个社会生产力的外延展示做了“三个要素”的阐述,那么这个含有三要素的生产力,就不再是社会生产力了,而只人的工作能力或企业的生产能力了。之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成了工作生产能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了。基于生产力概念的混乱:“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而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我认为这句经典的理论论述是有问题的。”——我认为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中国所有乱之源。《资本论》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发展规律,“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却能减轻革命过程中的痛苦。——这样痛苦的尽头是哪里?但是没有上层建筑的支持,这样的斗争能持续多久?生产关系与政权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这是把生产关简单化为所有制关系。生产力概念混乱下总结。生产力内涵: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是人类利用自然、自然保障人类的能力。生产力外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存是以人类基本生命延续为特征的生存,发展是为提升人类生存质量的发展,包含物质的和精神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