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重视西溪湿地保护市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2008年06月27日14:04来源:中国经济网西溪湿地地处杭州市区西部,总规划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是国内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西溪湿地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清新大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是杭州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谓杭城之“肾”。保护西溪生态,打造与西湖并肩齐名的又一张“金名片”,恢复和重建生态型、景观型、文化型的河沼型次生湿地,对于杭州保护绿地生态系统、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一、所做工作在西溪湿地生态保护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关于湿地保护的国际公约,结合西溪湿地实际,按照积极保护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切实保护好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好西溪的“薪火传人”,让人类的这一共同财富永续利用。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杭州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为总指挥,市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杭州市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西湖区委、区政府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有关区领导为副组长,区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西湖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工程各项工作。成立以副区长为总指挥的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工程建设工作。四是建立由湿地生态、动植物、水文地理、历史文化、生态设计、环境保护、园林规划、风景旅游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西溪湿地专家组,负责西溪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利用的咨询、论证和监督工作。通过健全以上组织,使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从一开始就强化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优先的理念。2、制定规划科学指导完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制定《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保护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与杭州市“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突出湿地恢复和生态重建,突出西溪湿地的特色和个性,充分考虑西溪湿地的环境容量,积极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的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3、拆除农居合理减负西溪湿地一二期范围内原有10个行政村、5.3万人居住(含4万名外来人口),农民违章建房、养猪污染以及由于大量人口存在二产生的生活垃圾,使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为了切实保护好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对一二期范围内的农户进行了全部外迁,截止到二期工程实施建设时,累计外迁农户2226户(一期624户,二期1602户),外迁企事业单位150余家,迁移坟墓9600只(一期1600只,二期8000只);累计拆除建筑103.74万平方米(一期24.74万平米,二期79万平米),清运垃圾350余万立方米(一期90余万,二期260余万)。与此同时,根据规划,我们保留了少量的民居,作为西溪湿地的民居博物馆;保留和修建了少量生态游览设施,满足游客游览需求,累计保留和修建的建筑共有17.8万平方米,仅占原有建筑面积的17.1%,其余地块全部进行了复绿。此外,我们采取“有限进入”政策,控制游客数量,降低人为污染,进一步减轻西溪湿地的生态压力。4、严格机制突出环保在西溪湿地保护性建设中,我们严格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行施工申报确认、生态保护巡查、责任追究等生态保护机制,并现场成立道桥、堤岸河道、绿化建筑三个工作组进行现场指挥,邀请生态、古建筑等专家参加现场工作组,指导工程施工,建立设计、施工、监理三结合协调机制,努力把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景观,确保工程质量。实行试点先行制度,道路、桥梁、绿化、栈道、农居整治等工程均采用局部试点建设,听取各方意见修改完善后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区域内的桑基、柿基和竹基鱼塘进行严格保护,修复和培育现有池塘、河汊、港湾等次生态环境,保留了各类湿地生物的栖息地。为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典型的生态环境,无论是道路、建筑,还是旅游设施的配置,乃至建筑材料的选择,我们都采用绿色、环保型的材料。其中,护岸采用的“泥筑驳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