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代码:1088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环境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课程的任务是讲授和实践有关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初步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制定和实施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技术工作。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开设本课程,旨在使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环境监测的特点及程序,同时通过配套的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能及时、准确、全面地评估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1、掌握环境监测的概貌、作用、目的、任务、特点等基础知识;2、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技术;3、熟悉水质、大气、土壤、固体及生物污染的常规监测方法;4、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应在学习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同时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如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等课程的前导课程及应具备的理论和技术。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特点和原则;环境监坝0的分类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概况;介绍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作用以及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一般)识记:环境监测的定义、环境监测的程序。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二)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次重点)识记: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特点。理解:环境监测的发展、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三)环境标准(重点)识记: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理解: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应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应用。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介绍水质污染监测方案制订的方法;采样点的布设、样品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各项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补充有关仪器分析的内容(电导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和阳极溶出法、电位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恒电位库仑滴定法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一般)识记:地面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方法。理解:主要的水样消解、富集与分离技术。(二)物理性质的检验(次重点)理解:其他物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应用:残渣、电导率的测定和计算。(三)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重点)理解:主要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主要重金属的测定、主要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四)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重点)理解;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的测定。应用:PH值、溶解氧、主要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五)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重点)理解:其他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应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六)水质污染生物监测(次重点)识记: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理解:生物群落法、细菌学检验法。(七)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一般)识记: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理解:活性污泥的性质测定。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介绍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方法;布点方法、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各项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补充有关仪器分析内容(色谱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介绍大气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采集方法和设备(一般)识记:大气污染基本知识,采样设备工作原理。理解:监测点布设方法,富集采样法。应用: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二)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重点)理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的测定。(三)颗粒物的测定(重点)识记:颗粒物相关概念。理解:总悬浮物中的主要组分测定。应用: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自然降尘的测定方法。(四)污染源监测(次重点)理解:流动污染源的监测方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