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传奇作者:[美]理查德·A·约翰是谁运用了别人对他的低估挽救了家族事业,但同时,又被称为“爱空想的独裁者”?是谁因为自己大学没毕业,选择人才的标准就是不重视大学生,但又影响了众多汽车工业领导人?是谁创造了连续17年最畅销运动型轿车“野马”,又挽救了克莱斯勒的破产之势?是谁作为保时捷创始人的外孙却无法在保时捷公司一展身手,而无法掩饰的才华却让大众集团熠熠生辉?本书讲述了二战后汽车工业最卓越的六个人的传奇故事。他们,通过不同常人的勇气、魅力、洞察力、预见力以及超凡的领导气质改变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分序(1)谁是21世纪国际汽车产业的幸存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陈光祖世界上纯粹的人是没有的,而高创造式人物却是有的,但为数极少。《传奇--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一书,是记述国际汽车产业历史发展到了中期,出现"中年危机"症,这种表现为汽车产业传统式工业化炉子快走到尽头,不少跨国汽车公司由于过度肥胖,处境十分艰难。一些权威人士称,汽车产业将成为"夕阳产业"了,一种不吉祥的车市幽灵,市场徘徊在它的周围,表面上的繁荣,已掩盖不住内在的衰退。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浮现出来的,具有强烈时代代表的领军式人物。他们是本田宗一郎(本田技研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二世(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李·艾科卡(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冯·金海姆(宝马汽车公司董事长)、费迪南德·皮耶希(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鲍勃·卢茨(通用汽车公司副董事长)。他们个个是充满激情,敢于创新,个性顽强,令人生畏,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物。他们为挽救汽车产业"中年危机"症,付出了极为巨大的代价,表现出优秀的创新才能,做出了卓绝的奉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已经清醒的看到,笼罩在汽车产业头顶上的乌云,减减的消失,天空开始晴朗,汽车产业正向信息化的现代化方向迈进,汽车产业又开始出现一片新气象,那就是"朝阳产业"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了。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对这六巨人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还有过合作。如卢茨,当他在克莱斯勒公司副总裁任上,我们有一个汽车大项目正洽谈合作,他已经意识到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崛起,这对大家都是发展的机遇,他亲自参与谈判。他对我说:一旦我们项目合作搞定,我一定驾驶一架直升飞机,让你在密西根美丽田野的上空,好好的转一转。书上也说,他是一个少有的自己常驾驶直升飞机的美国汽车界知名人物。他在底特律请我吃过饭,我也在北京请他吃过饭,可惜由于他的老板伊顿的反对,这个项目最终没有成功,卢茨对此表示十分惋惜。所以当我看到《传奇: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样稿时,我对这些人物感到浓厚的兴趣,我想只要你翻开这本书,将被这些真实的动人的故事所迷住。过去,我们看到的,多是国际汽车产业初创时期的历史和人物,对其中期历史书籍实在太少了,而国际汽车产业中期历史,对我们更为贴近,很多故事更能理解,很多经验更有借鉴之处,这就是我要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进入新世纪,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在加速推进。在这些年代,国际汽车产业最需要的东西是创新,创新成为国际汽车业竞争的焦点,汽车将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你不创新,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出局,国外汽车业者都深切的意识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汽车创新战,一场为争夺最新知识、创新人才、全球市场和发展空间的战争,它没有硝烟,但却无法回避,正如书中所说,国际汽车产业将会重新大洗牌,这决定着一个汽车业者的命运。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谁是21世纪国际汽车产业的幸存者,现在谁还不能回答,还得看谁的创新能力强,还得等着瞧!汽车充其量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也足以承载许多风云人物了;而本书中的六位行业巨擎,则演绎了一段---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传奇--汽车营销专家钟师汽车业不过是庞大工业中的一支,为何会诞生如此众多而且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对于庞大的通讯与电子工业,很少有人对粗笨的老式电子管、简陋的矿石机等回味无穷,公众却对各种老爷车和从马车变过来的第一代汽车情有独钟;对影响全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