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98年二手電腦回收轉贈作業背景資料一、計畫緣起全球資訊化背後隱藏的國際與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一直是被關注的議題,針對台灣個別的情況,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NICI)在2004年提出「縮減數位落差四年計畫」(2005年至2008年),企圖改善數位落差的現象,以創造一個公平運用資訊通信科技(ICT)的環境與機會。2007年相繼推動「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2007年至2111年),同樣希望能加速推動資訊基礎建設,讓台灣成為優質的網路化社會;並鼓勵民間團體積極參與縮減數位落差的工作,落實數位資源和機會的分配公平,創造完善的資訊環境。另根據行政院研考會97年10月的「九十七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顯示國內民眾電腦使用率、上網率及電腦設備擁有率會隨著居住地區都市化程度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數位落差常常造成社會貧富不均,形成新的社會階級鴻溝。因此,藉由二手電腦的資源回收重組再利用,進而縮減我國的數位落差,實為本計畫的基本目標。三年來,在社會各界熱烈響應參與下,由行政院環保署推動的「二手電腦回收轉贈作業計畫」已完成14,806台再生電腦的轉贈。不僅倡導資源回收的正確觀念,將有用的資源重新賦予新生命,另一方面落實環保署垃圾減量(reduce)、資源回收(recycle)、重覆使用(reuse)之「三R」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再者,藉由回收轉贈作業帶動企業、政府、民間力量投入社會公益、關懷偏遠地區社群,同時又可彌補偏遠地區資訊設備不足的問題,使弱勢族群、原住民及偏鄉地區也能擁有電腦設備可以上網,確實達到縮減城鄉數位落差及提昇全民電腦普及率之目標。行政院環保署所推動的「二手電腦回收轉贈作業計畫」係配合廢資訊產品資源回收政策,在處理報廢資訊品的同時,利用部分回收的二手電腦,幫助偏遠學童及弱勢團體。二、數位落差現況根據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7年10月的「九十七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針對台閩地區年滿12歲以上之本國藉人口做為訪查對象,調查顯示新竹市(80.2%)、台北市(79.9%)、台中市(79.0%)、桃園縣(77.6%)、台北縣(77.4%)、嘉義市(76.1%)、高雄市(75.6%)與台南市(75.3%)都有超過七成五以上民眾曾使用電腦,是電腦化程度較高的縣市;相對於嘉義縣(61.2%)及雲林縣(61.0%)民眾的電腦化程度較低,縣內民眾曾使用電腦的比率在六成一左右。顯示國內民眾電腦使用情形會隨著居住地區都市化程度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且電腦使用率愈高者其接觸電腦之年數也愈長;平均來看以居住在偏遠程度高之鄉鎮民眾曾使用電腦比率為54.7%,住在低偏遠鄉鎮民眾層使用電腦的比率提高至59.3%,至於非偏遠鄉鎮民眾的電腦使用率則為75.7%,落差依然大。網路設備使用方面,在網路擁有率的調查中發現,台北市(86.0%)、台北縣(83.4%)、新竹市(83.2%)、台中市(82.6%)、桃園縣(82.5%)和新竹縣(81.2%)家戶連網比率都已突破八成;相對而言,雲林縣(63.0%)、澎湖縣(64.4%)、嘉義縣(64.6%)、南投縣(65.9%)、台東縣(66.9%)、花蓮縣(68.4%)、屏東縣(69.5%)和彰化縣(69.7%)只有不到七成家戶可以上網,各縣市間之差異甚大。從居住地區的偏遠程度分析,同樣得到「地區越偏遠家戶連網比率越低」的結論,非偏遠鄉鎮家戶可上網比率80.3%,但高偏遠鄉鎮家戶可上網率僅51.5%。原住民鄉鎮和偏遠鄉鎮家戶情形類似,山地原住民鄉鎮是網路設備最不普及的區域,只有56.6%家戶可以連網,其次是平地原住民鄉鎮(67.3%),非原住民鄉鎮則有78.3%家戶能上網。由此可知,推動二手電腦進一步連結至網路,也是未來可繼續改進的項目之一。三、二手電腦回收轉贈計畫的減廢效益從環境永續發展的效益來看,二手電腦回收轉贈計畫每增加一台電腦的再利用,就是減少一份資訊廢棄物的污染。因為廢資訊物若無法妥善的處理,將產生多種有害廢棄物,如螢光粉及廢五金等,對人體及環境都會有嚴重的危害。以民國97年再生電腦轉贈計畫為例,共回收二手電腦主機20,064台,螢幕16,606台,完成再生組裝7,206台,轉贈至高偏鄉地區。以環保意義來說,回收超過7,500台的主機及螢幕,就可減少約20~30萬公斤的垃圾量。其中有7,206了再生電腦,約將近13~17萬公斤的廢棄物延緩報廢,並產生再利用價值。其他作為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