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烧结砖行业有序发展工作方案一、基本原则按照“严禁生产实心粘土砖、淘汰落后工艺装备、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要求,在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企业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烧结砖行业,满足全市城乡建设需要。非烧结砖等其他新型墙材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二、标准要求(一)产品和工艺。1、产品要求。(1)产品必须为符合国家要求的各类非实心、非粘土烧结类砖,目前主要有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等。(2)非粘土是指页岩和煤矸石、粉煤灰、尾矿、江河湖淤泥、建筑废弃物及其他固体废弃物,且具有合法、稳定来源。(3)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要求。2、装备工艺要求。(1)新建和改(扩)建烧结砖企业须采用隧道窑或国家、省认可的更加科学先进的烧成工艺。(2)新建和改(扩)建烧结砖企业单线年生产规模≥5000万块标砖。(3)新建和改(扩)建烧结砖企业必须采用配料自动计量、经过原料精细化处理(包括建设陈化库)、真空挤出成型机及配套设备、自动码卸坯、人工干燥、自动控温等工序。(4)禁止建设燃煤制砖工艺。(5)不得掺和使用粘土制坯。(6)鼓励和扶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7)如国家、省、市出台新的政策规定,以上级规定为准。烧结砖企业产品和工艺须同时符合上述所有要求,凡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为淘汰类,列入关停取缔序列。(二)手续证照。企业必须持有以下6项合法手续或证照,分别是。营业执照、市新建和改扩建新型烧结砖企业预审表、项目备案手续、第1页共5页环评手续、土地手续和安全手续等。(三)占地选址。新建和改(扩)建制砖企业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建设用地。选址要符合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有关要求。选址不得位于城市规划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原则上距村庄、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和市内环线等敏感点一公里以上。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要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四)建设标准。1、原材料和燃料堆存要进仓进棚,棚化(仓化)场地必须防渗硬化,并安装高压喷洒水装置。2、配料输送、搅拌等作业现场要全封闭。3、原料破碎、落料点要采用密闭集尘罩+袋式除尘器。4、主要烟气污染排放源安装脱硫除尘设施。5、办公生活区和生产区要科学隔离。6、厂区四周形成围挡,进出口要设置门岗。7、厂内道路硬化、厂区绿化,厂区到干线公路之间道路要硬化,道路两侧要植树绿化。8、主要产噪设备安装减震垫或采取其他消音、隔声措施。9、严格日常环境管理,保持厂区干净整洁。10、所有污染部位污染物排放均应达到国家、地方相应的排放标准。三、严格规范管理(一)规范审批流程。基本流程是。企业持负责人身份证、项目申请书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取《市新建和改扩建新型烧结砖企业预审表》(详见附件3),预审完成后,并据此分别办理项目备案、环评、土地、安全等四项合法手续(详见附件2),按要求组织建设。企业项目建设竣工具备生产条件后,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2页共5页提出验收申请,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组织市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工商行政和食药监局、发展改革局、安全监管局和所属乡镇(工业园区)开展联合验收,出具联合验收报告书后,相关部门方可为其办理供电手续,按要求组织生产。相关部门和乡镇(工业园区)在审查、批准和办理烧结砖企业有关手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已关停取缔的砖窑企业主。凡未经预审批准的制砖企业,任何职能部门和乡镇(工业园区)不得为其办理项目相关手续,违规建设和生产的由所属乡镇(工业园区)牵总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按照非法企业关停取缔到位。(二)严控规模产能。全市原有烧结砖企业共92家(含已投产隧道窑企业),年产能约350000万块。为了全市烧结砖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经研究决定,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烧结砖企业,关停取缔和技术改造后,产能控制在230000万块以内,压减率为34%。(三)整改违规建设。本着“面对现实,积极稳妥”的原则,对于已经办理营业执照、项目备案和土地占用等三项合法有效手续的隧道窑企业,在严格实施本办法规定和标准的基础上,限期三个月补充完善其他相关手续。到期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