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农村减贫新时代:关于社会安全网和开发式扶贫并驱的农村减贫政策的几点建议(摘要)·中国在反贫困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开发式扶贫经验得到了全球的认可。·但是中国农村贫困和脆弱人群仍然庞大,一些测算表明目前仍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持续有效的农村减贫战略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针对农村最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政府迈入了社会安全网和开发式扶贫并驱的农村减贫新时代。·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个新的减贫战略,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建议加强安全网和开发式扶贫政策的相互协调和补充,并将农村减贫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整合起来,形成农村减贫的政策合力。·这一新的农村减贫战略的成功有赖于厘清两个政策实施部门的职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制度创新。建议扩大开发式扶贫的目标人群,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机制、资金发放机制以及实施和管理机制;加强在社区参与、监控体系建设,和服务递送领域的创新。开创农村减贫新时代:关于社会安全网和开发式扶贫并驱的农村减贫政策的几点建议一、农村减贫新时代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党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一种新的发展观,即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强调均衡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解决日益严峻的发展差距和不平衡问题,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中央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更加强调农村发展和努力解决“三农”问题,以应对城乡、中西部和沿海地区以及贫富之间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是历史性的突破。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这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通过救助和开发式扶贫两种策略相互促进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在巩固开发式扶贫政策成就的基础上,在反贫困问题上又迈出新的坚定步伐。最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文件。2008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今年2月初,财政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妥善安排当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增加对农村低保的资金投入,并适度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关键是高效地执行实施这些政策。这些新政策和规划是党和政府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承诺,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国家其他目标的核心基础。然而,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不能充分地执行这些重要的政策,确保效益、效率和公平。二、农村贫困状况的变化呼唤新的减贫政策思路自从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也成绩斐然。按照中国的绝对贫困线,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为2007年的1479万人,相应的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降到2007年的1.6%;按照1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以来至少减少了4.5亿。中国在反贫困领域取得的成功有力地推进了全球反贫困的进程。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政府在一系列反贫困项目上不断增加投入,也为全球反贫困战略提供了成功范例。2001年,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在反贫困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多维度的贫困评估机制以提高反贫困政策瞄准的准确度。中国政府采用村级瞄准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识别贫困村,这一瞄准机制覆盖了1861个县(区、市)的14.8万个重点村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2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在开发式扶贫、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新农村建设和其它反贫困措施共同作用下,2007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是自1999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尽管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要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挑战1:农村贫困和脆弱人群仍然庞大中国农村目前仍然有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