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文写作第一章公文概述一、公文的含义二、公文的分类三、公文的特点四、公文的办理第二章公文的种类及书写一、公文的种类二、公文的基本格式三、公文的排版形式四、公文的书写要求第三章常用公文写作一、报告二、请示三、批复四、通知五、函六、会议纪要七、总结第四章公文常见病例分析第一章公文概述1、公文的含义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古代公文的种类、文体,由于历朝体制不同,变化频繁,“公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陈寿写的一份名著,也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三国志》中。2、公文的分类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指示、公告、通知、通报等。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比如函。通知、公文纪要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公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紧急公文和常规公文。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公文可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公文按其机密程度,可分为保密公文和普通公文。保密公文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公文。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道秘密范围和对象的文件。文件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另外,保密公文还要在文件上注明保密的时限。从印发机关和公文作用来划分: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法规文件又可分为法律文件、法令文件、行政法规文件。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三、公文的特点公文与其他文体不同,不是个人自由创作的产物。归纳起来有五个特点:(1)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公文是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办理具体事务的重要工具,包括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指导作用,所以具有鲜明的政策性。(2)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是由某一个特定的、法定的机关制发的,并定向写给特定对象的。(不论是通知还是请示等等,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都是法定的机关,都有法定的固定的权限,包括物业公司,物业公司给居民发通知,都是一样的)。(3)公文具有特定的、规范的体式。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办理事务,公文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办理程序和写作格式,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对公文的种类、用途、文面都作了统一的规定。(4)公文的语言简洁、平实。(不能过于啰嗦重复,也不能写一些生疏难懂的内容在里面)。(5)公文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公文所针对的问题,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范围之内,一旦时过境迁,公文的实用价值也会随之丧失。所以,公文的写作、传递和办理,都要求迅速及时。总的来说,公文是一种严肃、郑重的文体,有着充分的权威,要求发文机关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四、公文的办理1、发文的程序主要是:复核、登记、印制、核发。(一)复核。已经由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在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要作实质性修改的,要报给签批人复审。(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且详细登记。(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的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印制。(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再分发。2、收文的程序主要是: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三)初审。一是查看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二是查看是否符合行文规则。经初审是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该及时退回到发文的单位,并说明理由。(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