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所用人物代号解读*陈红民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往来函电稿”),系由胡汉民的女儿胡木兰女士于1960年代捐赠,共收有国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胡汉民的私人往来函件、电稿原件二千六百余件,已经初步裱贴,装成41册。胡汉民,字展堂,曾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历任广东都督、广东政府代理大元帅、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国民党中政会与中常会主席等职。1931年后寓香港,提出“抗日”、“倒蒋”、“剿共”三项政治主张,操纵广东广西,从事抗日宣传,组织反对蒋介石与南京政府的运动。1936年5月病逝于广州。“往来函电稿”绝大部分是胡汉民1931-1936年间发往各方函电的底稿和各方致胡函电的原件。胡汉民的交往对象十分广泛,涵盖了包括蒋介石、孙科、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邹鲁、萧佛成、蔡廷锴、杨虎城、陈融、刘芦隐、杜月笙等当时许多的重要人物,“往来函电稿”内容涉及到1930年代上半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对日和战问题,西南的半独立状态,国民党的分裂,福建事变,日本对西南的拉拢及西南的回应等等。全部函电稿所揭示的,是一幅胡汉民等在野政治家联合地方实力派试图组织一场浩大反蒋运动的全景图。它提供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细节,展示了风云会聚之际中国政治舞台上诡秘的派系纷争与人际关系,是研究中国现代史、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极为珍贵的资料。由于图书馆与捐赠者之间的约定及“往来函电稿”阅读方面的困难,目前仅有少数的中外学者接触过这批珍贵资料。①一、解读“往来函电稿”的“密码”①*本文系笔者博士论文《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研究——胡汉民的人际网络、反蒋抗日活动及其他》的一部分。承论文评阅人、华东师范大学谢俊美教授提供意见。美国格林奈尔学院(GrinnellCollege)谢正光教授曾提供了其中两个人物代号的渊源。谨此致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研究员在其论文中,曾涉及过几个人物的代号。关于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往来函电稿”)的情况、基本内容及目前研究引用状况,见拙文《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绍介》,(台湾)《近代中国》第121期(1997年);《ハーバート·ィエンチン图书馆所藏の胡汉民文书介绍》,(日本)《近きに在りて》第32号(1997年11月);《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的价值刍议》,《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5期;“The‘HuHanminCorrespondence’intheHarvard-YenchingLibrary”,TwentiethCenturyChina,Vol.XXIV,No.1(November1998).“往来函电稿”的史学价值十分重要。然而,阅读“往来函电稿”却非易事。阅读者会遇到几个难题:手写原件字体难以辨识;有些函电并非完整,无收件人抬头与发件人落款、日期等函电的基本要件;所有函电稿均无标点。以上三点,已增加了阅读难度,使有些函电(主要是信函)宛若难以读通的“天书”。然而,最大难题并不是上列三项,而是许多函电稿因种种原因对所涉及的人物用了姓名、字、号之外的代号指称,而同一人物的代号还不止一个,十分难解。在此先举一例:福兄大鉴一鸣翁意对屐不必与门争先而用不即不离态度此是最合屐真解决民族大问题对我我自然乐受而不犹疑苟一面侵略一面歪缠我只可以此态度对之此间对肥屐已办到二鸣翁意派出洋问题屐方自无疑问鹰方则常持绅士态度收效谅必甚渐惟种子不播则更无收效之可言如近日海人在港周旋事亦其一例但尚有小小过虑则经费问题殆不在少数而程公仔某所最忌又不能公开筹之此不能不要想吓三咳翁事鸣翁云现拟执行部令行之免兄麻烦但不宜惊动翼记以免生枝节拟先找豹翁一签了事渠是常务看是否办到四不孤覆鸣衣电云囗电奉悉两粤返剿共匪部队因某氏阻挠未能挺进启同志名义拟俟益能不日到邕再决定七日电力九日①即使已不再需要去辨认字迹,省去了许多麻烦,相信在弄清楚其中的各种代号之前,没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封信,理解其意义,也不会知道写信人与收信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将信中所有使用的各种代号依次“破译”如下:“福兄”,系胡汉民;“鸣翁”,指萧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