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结核防治工作方案二○一四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案2014年我辖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结核合并艾滋及其他疾病成为当今结核病防治的三大难题,卫生部相继出台了新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及《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为适应新的要求和指标,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归口管理办法》等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在上级结防机构的业务指导下,统一认识,细化举措,同步规划,发现结核病人统一归口到定点医院诊疗,同时着力实施结核病防治各项目工作,有效控制结核病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制定2014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案如下:1、职责(1)明确各相关科室的工作职责,建立落实好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考评制度与奖惩制度。(3)落实好病人诊断、报告、转诊工作流程。(4)负责肺结核患者的报告、登记和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5)及时将可疑病人转诊到位情况、密切接触者筛查、确诊患者信息传递给辖区疾控中心。2、要求-1-对初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要及时进行疫情报告与转诊,并做好登记工作。(1)接到结防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信息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视,并落实治疗管理,督促患者2、5、6月查痰,确保系统管理率达标,做好病人相关信息保密工作。同时在《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上进行登记。第1页共10页(2)对每位患者全疗程访视4次以上,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并记录督导访视表,要求病人签字。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断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3)对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健康教育。(4)每月例会总结分析村级卫生站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并记录,并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用考核表4-3-3。(5)排查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开展对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6天内反馈予中心卫生院并做好相关记录。(6)及时向中心卫生院报告外出、失访及死亡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7)督促患者按时复查、取药,按期送合格的痰标本。3村卫生室(1)根据访视情况,如实填写“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要求病人亲自签字。全程治疗后,送至乡级统一上交辖区疾控中心结防科归档保存。(2)患者如未按时服药,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患者中断服药。(3)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断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乡卫生院并采取相应措施。(4)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指导收集痰标本。(5)每年开展两次排查,督促可疑肺结核患者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协助开展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并做好相关记录。4疫情报告掌握好报告对象,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肺结核病例,按查痰结果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4类。(1)、确诊病例定义。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2)、临床诊断病例定义。3次痰涂片阴性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伴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三次痰涂片阴性的疑似肺结核病第2页共10页例经诊断性治疗(如抗炎治疗)或随访观察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者。(3)、疑似病例定义。(5岁以下儿童)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及与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史,或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及5单位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4)、报告时限。凡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5追踪工作要求明确追踪目的,保证追踪效果。转诊后三天未到定点医院诊治病人,通知各级转诊单位进行现场追踪并收集联系方式填报追踪月报表;在家病人应及时沟通并督促3天内到定点医院就诊,外出病人反馈外出地点和病情转归治疗情况,其他情况需详细说明。镇卫生院2014年月日第二篇:结核防治标语1、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2、连续三周咳,怀疑得结核3、控制结核,远离贫困4、防治结核病,国家有政策,咳嗽过三周,检查可免费5、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6、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连续三周咳,怀疑是结核7、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