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上关乡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位于XX县区县城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接神峪乡,西依西华镇,东南部与陕西XX县区接壤,到县城42公里。交通便利,乡内公路四通八达,现有通村水泥路4条15.9公里。全乡总面积115.12平方公里,共有11个行政村53个社,2446户1077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0547人,2008年全乡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4947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100万公斤,农民纯收入达到2022元。上关乡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川兼有,林丰草茂,森林覆盖率达50%,属典型的林缘区乡镇。境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小川水库坐落其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秀丽。有规模宏大的北魏时期石窟石拱寺和神奇的海龙洞,乡政府所在地距陕西旅游胜地龙门洞仅3.5公里,这里生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有52科89属202种,草本植物更多,植被良好,有关山天然林和人工林地,其中,天然植物主要由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类组成,人工植被主要为栽植的树木和种植的各类作物和饲草。本地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660㎜,平均海拔1868m,气候高寒阴湿,河流交叉纵横,汧河、黑河源于境内。该乡适宜于农、林、牧综合开发,现有耕地4.9万亩,人均4.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盛产核桃、药材、大豆等农副产品,素有核桃、牛肉之乡的美称。饲草留床面积2.5万亩。基本形成核桃产业和草牧产业的格局。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步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全乡的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科技支持体系和运行体系,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与第1页共3页社会协调发展。(二)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运行管理机制、政策法规体系,农业面源我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0元,为我乡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二、主要任务1、2010年1月—3月:宣传动员阶段: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发动。通过制作宣传条幅、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板报等方式,深入实地细致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群众认清循环经济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民对循环经济建设认识。2、2010年3月—8月:组织实施阶段:(1)沼气池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沼气池建设充分体现“三结合”原则,与农村改厕、改圈、改厨、改水、改后院等公益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建设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专业人员施工。加强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项目要严格按照《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沼气“一池三改”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建设,做到计划到户率100%、资金到位率100%、"一池三改"建设成功率100%。同时指导和督促各项目乡镇将沼气灶具及其关键配件发放安装到项目户,确保所有项目户均使用中标产品。(2)核桃大田密植及荒山造林。在上关、塄坎、半川、陈家河四村新增大田密植核桃3000亩,同时做好后续管理工作;计划荒山造林800亩,做好树苗的运输、分发及新植苗木的管护工作。(3)蔬菜大棚建设。计划在早阳、水联两村新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200座,做到统一放线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做好大棚建成后菜苗发放及大棚管理工作。(4)王家沟村整存推进项目。通过基础设施、人饮工程、第2页共3页村文化卫生培训等设施建设,有效治理村庄脏、乱、差现象,优化美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达到“美、洁、绿、畅、亮”的标准;通过基础设施、人饮工程、村文化卫生培训等设施建设,有效治理村庄脏、乱、差现象,优化美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达到“美、洁、绿、畅、亮”的标准。(5)卫生厕所改造。在上关、王家沟、水联、早阳、陈家河五村实施卫生厕所改造项目,共计200户,做到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改造类型。三、保障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