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理工作程序一、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1、计划管理(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2)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订现场监理计划。2、现场监理(1)正常;(2)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3、工况调查(1)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2)查生产及工艺情况;(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4)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5)现场取证;(6)记录现场查访情况。4、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征收排污费,并依法做出相应处理:对违章的,填发《现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5、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6、总结归档(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理工作程序1、收集信息(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3)群众举报。2、分类归档(1)分列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录;(2)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3、目标管理(1)每年每台(套)至少计划监理一次,反映最佳处理效果;(2)每年每台(套)至少随机监理一次,反映日常管理水平和处理效果。4、日常监理执行《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5、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超标排污的,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对运行不正常的,责令恢复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或拆除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6、总结归档(1)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2)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设施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3)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理工作程序1、收集信息(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3)群众举报。2、现场监理(1)听取建设单位介绍;(2)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3)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3、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对已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对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4、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5、总结归档(1)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2)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理工作程序1、收集信息(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2、现场监理按《污染源监理制度》检查治理进度。3、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对逾期未完成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4、总结归档(1)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有关记录、材料分类归档。五、排污许可证监理工作程序1、收集信息辖区内发放的正式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资料。2、制定计划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订监理计划。3、现场监理(1)是否持证排污;(2)计量装置运行情况;(3)是否超量排污。4、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对无排污证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对计量装置运行异常的,责令限期恢复正常。对持证超量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5、总结归档(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六、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1、排污申报通知辖区内一切排污单位按《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