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全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资料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当煤气和空气混合,煤气中的可燃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强烈的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由缓慢转变到着火温度,并由缓慢氧化转为瞬时猛烈氧化,即达到爆炸阶段。如果煤气着火发生在密闭容器里、就会因急剧燃烧、体积突然膨胀而造成猛烈爆炸事故,破坏性很大。防止煤气着火、爆炸的措施:(1)防止煤气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比例,控制氧含量不使达到爆炸界限,同时不使火源、火花或赤热物与之接触。通煤气的管道与没有通煤气的管道,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不允许单独用阀门切断,高炉煤气管道在驱除煤气时,必须打开末端放散管及另一端人孔,用鼓风机强制通风,焦炉煤气管道需用蒸汽驱赶,或先通蒸汽,然后再用鼓风机通风。(2)在停送煤气放散时,放散管周围40m内不准有明火存在,煤气管道设备停煤气后,必须立即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动火,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可用鸽子或其它探测、报警装置进行检测,焦炉煤气、天然煤气可做爆发试验或进行一氧化碳含量分析。(3)在煤气管道上动火时,必须保持管道内正压不低于50mm水柱,当压力低于50mm水柱时,要立即拉掉电焊机电源。(4)使用煤气时,必须在压力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点火。点火时必须先点火后给煤气,并将烟道闸门和炉门打开。(5)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时,要立即通知用户止火,切断煤气来源,关闭阀门或水封并堵盲板。用蒸汽或者自然通风处理残余煤气,以防再次爆炸,煤气管道局部着火时,可用黄泥堵塞着火处,如裂缝太大,用黄泥堵塞不住时,应采取紧急措施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使用煤气,然后采取灭火及处理措施。储油罐是油库的重要设备,储存着大量易燃烧、易爆炸、易挥发、易流失的油品,一旦发生爆炸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近20年来,油罐发展呈大型化的明显趋势。随着油气储备量的增加,储油罐的规模和数量也大幅度地增加。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储油罐、提高储油罐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爆炸原因分析1.1明火由明火引起的油罐火灾居第1位,其主要原因是在使用电气、焊修储油设备时,动火管理不善或措施不力而引起。例如,检修管线不加盲板;罐内有油时,补焊保温钉不加措施;焊接管线时,事先没清扫管线,管线没加盲板隔断;油罐周围的杂草、可燃物未清除干净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油库禁区及油蒸气易积聚的场所携带和使用火柴、打火机、灯火等违禁品或在上述场合吸烟等。1.2静电所谓静电火灾是指静电放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等易燃易爆物而造成的火灾或爆炸事故。静电的实质是存在剩余电荷。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物体之间就发生电子得失,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所带电荷不能流失而发生积聚,这就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物体之间就会出现火花,产生静电放电(ESD)静电放电的能量和带电体的性质及放电形式有关。静电放电的形式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等。其中火花放电能量较大,危险性最大。静电引起火灾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条件。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时,都会产生很强的摩擦,从而产生静电。(2)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油料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内产生的静电电荷难以流失而大量积聚,其电压可达上万伏,遇到放电条件,极易产生放电引起火灾。(3)静电火花周围有足够的爆炸性混合物。油品蒸发、喷溅时产生的油雾和储油罐良好的蓄积条件致使油面上部空间形成油气一空气爆炸性混合物。(4)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舍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当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干油品蒸气引燃的最小能量(0.2-0.25mJ)时,就会点燃可燃混合气体,造成燃烧爆炸。因静电放电(ESD)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而且静电火灾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易爆炸、扑救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等特点,故如何更好地做好防静电危害工作一直是安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