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培养、吸引和集聚大批农村种养创业创新人才,把贵港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和农村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贵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农业种养人才支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共贵港市委和市政府关于实施“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33816计划)的意见精神,现制定贵港市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六靠”工作思路,以优质产业种养基地、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态观光及其他特色农业基地为载体平台,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环境,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强化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学习、实践、创业与创新能力,引进、培育、造就一支专业知识厚实、种养技能过硬、创新意识超前、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农业种养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为力争三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为贵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农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实现人才的率先发展推动贵港在广西新市中实现率先发展。二、目标任务和培训形式(一)目标任务从2009年起三年内,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并发展、培育和建立优质农业种养产业园基地,在农业种养产业内,建立一支具有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理论功底厚、操作技能熟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培养一支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影响力大、感召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从2009年到2011年,每年发展、培育、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分别为30名(个)、30名(个)、40名(个)。(二)培训形式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主要采取市培训县(市区),县(市区)培训乡(镇)、乡(镇)培训到户的传递模式,实施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1、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年培训2000人。在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种养殖专业村屯,开展以项目示范村培训为带动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点对象是思维超前、头脑灵活、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创业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村专家咨询人才、科技特派员。通过特色种养基地的实践学习,在技术能人的帮传带下,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富能人脱颖而出,主导产业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农作物和畜牧水产新良种得到进一步推广,示范村农民素质得到提高,主导产业得到发展,优势产业更加突出,能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每年培训10000人。重点是对村干部,农村党员、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能手、青壮年农民等开展十大类农业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使之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把他们培养成为技术骨干,通过他们的传、帮、带,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使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达到培训一批农民,培育一批骨干,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3、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技术人才,每年培训6000人。重点对象是有外出务工意愿的中青年农民,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为推动,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农机手、机防手、畜禽防治防疫员、农村经济合作协会、农村经纪经营、建筑工以及外出务工技能的培训,使之具有一定的外出务工知识和技能,推动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4、实施基层农科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各级农业(畜牧兽医渔)技术推广人员基本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主要开展农业种养“三免”“三避”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及农技推广技能、农业公共服务信息技术、农业政策等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