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环境教育教案选编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稳态(2)李瑞玲【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2)生物圈的保护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2.态度观念方面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识要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本节以酸雨为例,真切地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热爱环境热爱地球,提高拯救、优化环境的意识。3.能力方面:(1)自主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2)理论和联系实际、联系热点的问题(3)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2.难点:硫循环【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各种媒体资料,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形成的原因、危害、防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环境教育教案选编治措施,各组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各选一代表课堂发言。2、查阅各种媒体资料,研究并探讨生物圈的稳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示: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什么是“人与生物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能源的清洁生产?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你如何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明吗(阅读课本P97页“课外读”栏目“生态农业简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各组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各选一代表课堂发言。【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复习生物圈的形成及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引入问题:人类能够依靠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来控制人口增长吗?经过师生的讨论导出全球性环境问题。(二)新课学习:一、酸雨及全球性环境问题(一)全球性环境问题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同学共享,谈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在同学讨论交流后完成中下列内容(1)、生物圈稳态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也也远远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二)酸雨指导学生结合同学的发言和讨论,阅读课文在《学案》上完成下面内容:1、定义:2、成因:3、大气中SO2的来源:4、硫循环: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碳循环的过程,结合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在《学案》中画出硫循环简图,并比较其异同。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硫是如何竟如生物群落的,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途径,硫是如何从生物群落进入环境的。1、酸雨的危害: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讨论酸雨的危害,针对对动物、植物、人以及环境的影响来讨论,酸雨对植物、动物以及人的危害: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环境教育教案选编2、防治措施:结合硫循环,引导学生从增加硫进入生物群落的量和减少硫的排放量方面讨论,明白酸雨的防范措施。二、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同学共享,交流并探讨生物圈的稳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示: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什么是“人与生物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能源的清洁生产?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你如何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明吗?2、在同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生物圈稳态意义,并从能源方面、物质方面以及野生动物资源方面讨论维持生物圈稳定的措施总结:地球不是属于人类的,但人类是属于地球的。维护地球生态稳定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类手中。(三)学习反馈卡:完成下列测试卷1、无废料生产体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