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行为规律与激励【本章导读】本章主要介绍人的行为规律,需求、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各种典型的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被誉为人事管理之父的罗伯特·欧文曾对下属说,在你们(指监工们)的制造工作中,由于设计良好运行正常的机器而得到很大的好处。既然你们对死的机器赋予适当的注意就能带来如此大的好处,那么如果你们对主要的、构造得远为奇异得多的机器(即工人)赋予同样的注意,还有什么不能期望得到呢?人是组织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组织各项预定目标的实现毫无疑问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组织的目标要靠人来制定;计划和决策要靠人来实施;机器要靠人来操作;技术要靠人来创造和运用;信息要靠人来收集和传递;等等。可以说,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激励是管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激励可以使职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能,变消极为积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第一节行为模式与激励激励(Motivation)本是心理学的概念,从词义上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激发和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一、行为模式:需求、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求引起的,动机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指引行动去满足某种需求。需求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这里所说的客观刺激包括身体内部的刺激如饥饿,也包括身体外部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等。个体缺乏的可能是个人体内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因素(如水、食物等),也可能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如爱情、友谊、社会赞许等)。个人缺乏这些东西时,身心便失去平衡,而出现紧张不安的状态,感到不舒服,就会寻求满足需求的办法。因此,这种不安和紧张就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例如,饥饿会使人去寻找食物,孤独会使人去寻找关心。未满足的需求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求的满足。人的动机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因时、因地、因情及其个人内部的身心状况生理或心理上的刺激需求欲望动机行为需求满足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之所以懒惰,不是他没有动机,而是因为他的动机没有被激发出来。人的行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有动机的,动机的产生必然是因为有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但反过来,并不是有需求就会产生引发行为的动机。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求,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不同,人的行为产生和变化随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当人的需求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它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的意识中,这时的需求是一种意向;当需求不断增强,人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使其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求时,意向转化为欲望;当人的心理进入欲望阶段后,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就可能形成为满足此种需求而行动的动机。因此,只有当人的欲望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动机才会形成。只有最强烈的动机,人们称之为优势动机,才可以引发行动。这一过程见图10—1。┏━━━┓┃生理或┃产生┏━━┓形成┏━━┓上升为┏━━┓导致┃心理上┠─→┃需求┠─→┃欲望┠──→┃动机┠─→┃的刺激┃┗━━┛┗━━┛┗━━┛┗━━━┛产生新的刺激图10—1需求、动机、行为之间关系二、需求层次理论人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是研究激励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行为科学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是由人的需求引起的。因此,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规律必须研究人的需求。对于人的需求种类及其一般规律,许多人都有过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需求层次理论(TheHierarchyofNeedsTheory)。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教授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人有多种需求,而且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共分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