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十7大市五年发展成就总结XX省××市位于XX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1988年建市,辖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一区五县,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337万。五年前,××还是XX省的农业穷市,工业化水平不到30%,人均gdp仅3000多元,还不到XX省平均水平的1/4,只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1/20到1/10,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后无追兵”。今天,××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崛起一座座工业新城,工厂林立,生产繁忙,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处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64亿元,比2002年增长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4亿元,比2002年增长3.6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3亿元,比2002年增长6.33倍;地方税收12.6亿元,比2002年增长4.25倍,连续四年增幅名列全省第一。短短的五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从“后进”走向“后发”,成为东江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五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发奋追赶,取得了经济社会高速高效发展的辉煌成就,开创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河龙、河梅、粤赣等3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2年仅有7公里增加到232公里,××全面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市区到各县也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生活圈”,105、205国道,京九、广梅汕铁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汕昆、揭茂、广河、河紫高速公路贯穿××,使××从珠三角的边沿一举变成泛珠三角的前沿,从边远偏僻的山区小城一跃成为“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的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3个220千伏、10个110千伏、7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年发电量62.4亿千瓦时的××电厂、50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建设,全市供电能力大大增强。东环路、胜利大第1页共5页桥、新丰江亲水步道以及一批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如期建成,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一区六园”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快速形成××落后在工业,后发的突破口也在工业。如何在加强环保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发展,是××发展中最大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坚定不移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全市工业园区已完成开发建设52.1平方公里,落户项目551个,投资总额300多亿元,初步形成“一区崛起、六园争辉”的发展格局。同时,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和行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配置优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打造,以手机及其配件生产企业为主的手机信息产业,以龙记模具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农夫山泉为龙头的食品饮料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工业经济首次农业经济。以大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山清水秀,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万绿湖、桂山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有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化石三位一体的享誉世界的恐龙基地,有南越王赵佗设县而治的佗城等众多文化史迹遗产,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实施“旅游旺市”战略,围绕“绿色××、文化××”的主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形成了以万绿湖、桂山为代表的生态游,以苏家围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游和以龙源、热龙、御临门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游三大旅游品牌,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授予“中华恐龙之乡”称号。2006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93.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29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酒店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2002年至2006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6.36%。大旅游使××一派兴旺。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的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第2页共5页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