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的构建--加入WTO后国企经营者的报酬期望分析[内容提要]加入WTO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面对不断深化的全球化竞争,怎样调动国企经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国企的进一步改革,已成为新时期一项重要的课题。其中,薪酬体制改革是这项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和实地研究,对我国加入WTO后国企经营者对薪酬水平的期望和激励机制的构建作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推进我国国企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WTO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调查分析一、前言“1999年千家国企经营者问卷调查报告”表明,82.64%的经营者认为,影响我国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激励与约束不足”;63.62%的经营者认为,影响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激励不足、积极性没有真正发挥”。加快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WTO。随着WTO协议在我国经济中的全面履行,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外国企业要与中国企业展开有效的竞争,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用高工资将高素质的人挖走。事实上,回顾改革开放20年,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流向了外企或外国。像电信行业,许多优秀的人才已经流到了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使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扭转这种长期以来的经营者薪酬过低的状况。同时,WTO规则的履行,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客观上也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改革步伐。换言之,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改革已从诱致性向强制性的方向转变,国家已决定在近期推出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新举措。面对WTO后的新形势,经营者对薪酬制度有什么新的想法,他(她)们对WTO后的薪酬有何期望,员工对经营者薪酬持什么观点,今后国企经营者的激励重点应放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于2001年12月—2002年3月,对华东地区部分省、市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展开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以经营者对WTO后的薪酬期望作为研究的重点;在方法上,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实地走访(以浙江、福建和上海为主)。共发放问卷表258份,收回问卷106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36.8%。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和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系统性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我们在本课题研究中,除了充分利用问卷资料外,还对一些有分歧的事项作了专门的或补充性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国企经营者对我国入世后的薪酬结构、薪酬提升幅度等的期望持乐观态度。但由于国企经营者的薪酬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三资企业)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何在WTO后国外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全面进入的情况下,留住国企经营者,吸引其他优秀经营者来国企创业,任务艰巨、压力很大。因此,继续深化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并与全球化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者薪酬体系已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二、薪酬激励:员工对经营者收入的看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灵活的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惩严明,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这表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要通过企业完善的政策来发挥经营者和员工的潜能,鼓励经营者和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经营者的薪酬激励机制是研究经营者对薪酬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对待和评价经营者的工作绩效,怎样让经营者对自己的薪酬有满足感,并激发经营者更加努力工作的热情等问题为其使命的。在我国加入WTO的半年里,已有许多外国企业和大量资本进入我国,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厂或建立的分、子公司已开始向国企经营者“招手”。如何在事业留人的基础上提高国企经营者的薪酬水平,已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1、员工与经营者的收入差距多大为好。提高国企经营者的薪酬水平,职工会怎么看,他们能认同吗?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都赞成提高经营者的薪酬,但在员工与经营者收入差距方面,员工和经营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表1是我们对问卷资料整理获得的有关数据。员工们对3—5倍差距的认同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