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VIP免费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_第1页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_第2页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_第3页
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高等学校、企业界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尽管校企合作办学对各方发展都有利,我国推行校企合作办学的进展却比较缓慢,效果也不甚理想,这是因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还面临着较突出的难点: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用人单位是消费人才的地方,两者没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很多企业宁愿从人才市场选择、招聘人才,而不愿意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一些效益好、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在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由于能够轻而易举在人才市场上找到较高素质的人才,因而就会在参与人才培养问题上产生某种惰性和投机心理,缺少主体意识。二是国家政策措施不完善。政府对倡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合作教育还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在政府出台的大量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倡高等教育走产学合作之路的不少,但是与这些文件精神相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实施细则却很缺乏,这就使得政府的倡导无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行为来实现。三是高等院校内部存在问题。一些高等院校存在认识误区,只注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这固然有利于为学校争取更多的教育投资,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层次和学校的知名度。但是,知名企业或国有大中型企业毕竟只占少数,而且它们选择合作院校也会有很多条件限制,如果院校把它们作为唯一可选的合作对象,那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实际上,我国大量正在崛起的民营中小企业,才是当前高素质人才的最主要需求者,也是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最大、最有潜力的群体。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尽快走出误区,充分重视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合作需求,积极利用它们的教育资源,实现“双赢”。四是企业改制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目前处于攻坚阶段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出现了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冗员分流转移、新制度推行第1页共4页难等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企业很难腾出精力参与到高等院校的合作育人计划之中。同时,由于企业的选人、用人制度尚不完善,很多企业还没有探索出一套满足对人才需求的办法,这也会影响企业在合作办学问题上的决策取向。五是成本收益分析的影响。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独立经济实体,重视成本收益分析是其重要的生产经营战略选择。当前,企业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满足对人才的需求:一是自己培养或者委托机构培养,二是通过人才市场直接引进。两种方式都将产生一定的成本,这种情况下,成本收益分析成为企业做出选择的重要工具。如果要将校企合作办学纳入企业计划,企业必须对它的相关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或估算,并将其结果与直接引进人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对比,从中挑选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选择合作办学方式的成本过高,或者该方式使企业获得的收益不能补偿人才培养的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现已基本实现了从原有的固定工制度向弹性化的合同工制度转变,在合同工制度下,如果没有其他的约定或者惯例,雇佣关系的维系将完全依据合同条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跳槽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自己花较大成本进行职业培训,将会由于员工跳槽而导致这部分投资流失,这必然会明显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六是企业缺乏创新。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走的是粗放型发展之路,靠国内廉价劳动力而暂时取得产品价格上的优势,并非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高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精神。缺乏创新,企业便失去了对相应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也抑制了企业参与高等职业培训的积极性。鉴于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有效突破校企合作办学的上述难点,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应该积极地采取多维度的对策措施: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政府要站在超越高校、企业各自局部利益的战略高度,从全局、整体、长远的角度,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第2页共4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