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劳资关系文献综述05级企业管理刘永俊[摘要]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劳资关系问题成为人力资源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过去劳资关系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劳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关键词]劳资关系劳动问题劳工运动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在不断的矛盾、斗争和调整中历经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规范的劳资关系调整体系。考察这一历史进程,对于我们今人研究和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一、劳动问题与劳资关系的出现(一)劳动问题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至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自由竞争时期。这一阶段的劳资矛盾主要表现为尖锐的阶级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十八世纪中期兴起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技术的划时代变革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为资本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却使普通工人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资本家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工人采用最残酷、最原始的剥削方式。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劳资矛盾处于尖锐的对抗之中。而对资本的残酷压榨促使工人们奋起反抗。但是,早期的工人斗争多是自发的、分散的行动,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工人们从实践中开始意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于是,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了最初的工人组织,这便是早期的工会。对于早期的工人组织,雇主进行了激烈的抵制。代表雇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府则用法律对之加以限制。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英国1799-1800年颁布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布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当时的政府标榜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自由竞争”。将劳资关系问题交由劳资双方去处理。这种“自由放任”政策在资方明显处于优势、劳方处于绝对劣势的劳资关系格局中,实际上是放任、纵容雇主.限制、打击劳工的政策。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劳资关系演变的这一阶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劳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改善上;第二、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工人群众有组织的联合的进程面临着来自政府与雇主的巨大阻力;第三、在劳资关系中,资方居绝对优势的地位。劳资矛盾多以激烈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劳资关系呈不稳定状态;第四、政府对劳资关系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在表面自由的背后,立法和政策明显向雇主一方。(二)劳资关系的发展劳资关系是生产活动中直接从事劳动的人与雇佣这些劳动力的人的社会关系的总称。两者的关系,与其说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任务中产生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不如说是一种利益不同者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或对立关系,这是劳资关系的根本前提。劳资关系的最初形成,是在这两种地位的人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中分离的时候产生的,即阶级社会出现的时候。但是,这种关系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指提供“劳动力商品”的雇佣工人与“生产手段的所有者”资本家以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劳资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因劳资关系的发展阶段不同,劳资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而不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劳资冲突与斗争的角度分析,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劳资关系表现为单个的资本家和单个工人之间的关系,即原始的从属的劳动关系。在这一阶段,历史性地产生了大批的、经常的“产业后备军”。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工人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相反,资本家则取得了社会的“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专制、蛮横的态度对待工人。这就是劳动从属于资本的原始劳资关系。工人不仅分散而且互相竞争,拥挤在资本家的指挥棒下,在极其恶劣的条件卜劳动,这时的工人反抗,仅是采取怠工、离职等个人的非正式的形式。第二个阶段,劳资关系表现为一个的资本家与组织起来的工人之间的关系,即从个别到集体的劳动关系。工人们组织的工会,制止了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互竞争,也就是说,它垄断了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不希望由此而增加工人的收入。工人通过由工会发起的有组织的罢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