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第一章行业的信息化背景及管理需求1.1食品加工行业的信息化背景食品行业作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时刻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食品供应商更是通过促销、降价等诸多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正因如此,食品行业已然进入了微利时代。后wto时代,中国将按照国际规则,进一步完善国内政策法规,开放国内食品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食品领域,促使中国食品业与国际接轨。预计在2010年,中国食品出口能力将扩大到120亿美元,顺差可达60亿美元。我国食品工业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食品工业布局尚不尽合理,区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纵观目前食品加工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点(1)首先是对信息化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食品行业悠久而古老,应该说其极低的门槛使得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于it、重工业等行业较低。所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在面对新的信息革命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应用上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是迟缓的。(2)其次是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而目前很多尚未实施整合管理软件系统的食品制造企业几乎都采用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会造成了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3)第三是成本控制差,信息不畅。成本费用分摊很粗,而且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第1页共9页成本控制很差。食品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4)第四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手段没有涉及生产和销售等重要环节。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面对利润微薄,竞争加剧的现状,中国食品企业如何突围,答案落在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成本转化利润的周转率上。目睹众多食品零售巨头的成功,无一不给我们同样的启示,加快流通过程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减少中间的产品流通环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而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国食品企业而言,迅速提升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市场角度看,食品同时也是快速消费品,其特点是进出货流量大,原料众多,配方多变,产品规格和品种变化快,同时普遍存在着产品的保质期问题,单位产品利润较薄。因此,及时把握市场趋势,控制好成本,就成了所有食品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企业意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的实施,为企业的“生产、批发、配送、零售”建立起一套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1.2食品加工行业管理需求食品加工行业分布较广,既有个体户小型生产商家,也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性质各异,既有民营、国有企业,也有外资企业,因此不同的食品企业在管理运营方式上会有所差异,典型的食品企业会有如下特点:(1)产品既有内销,也有外销,通过分销商、代理商进行销售。如果是外资,外销部分一般是国外公司控制,国内只进行生产。(2)品种、型号、原材料繁多,有保质期有严格的要求。(3)安全性要求高,产品配方保密。(4)特别重视品质管理,为严格跟踪产品品质,大部分产吕需要系列号管理,同时还要对批号进行跟踪。第2页共9页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希望能让企业的经营上到一定的规模,可是传统粗放的管理和财务数据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又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很多企业在经营中处于这样一个瓶颈而停滞不前。对于食品加工行业,原料的新鲜程度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很多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都是有多个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