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写清楚选题的依据、理由)1.选题依据: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确立的,当时规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工人为5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当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退休年龄的规定在当时是合理的,也顺应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规定,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把这一规定作为一个合理的事实认同并接受,很少对退休年龄的问题提出异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健康事业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较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而我国现推行的包括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多样的退休政策,使得现在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1.2岁,比国外的平均数字年轻10岁。一方面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迅速提高,人口生育率下降,另一方面退休年龄偏低,因此导致我国老年人口赡养率也一路飙升:1978年我国老年人口赡养率为1:30,到1995年,这一比率升至1:4.8,制度内赡养率高达1:3.9,1999年是1:3.18。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城镇人口赡养率2020年将是37.37%,2031年将达到顶峰47.3%,将近就业人口的半数,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严峻挑战,支付压力日益沉重。2.选题理由: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政策的约束,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地变化,老年人口占国民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多,变现的最为明显的在我国的特大城市。为了应对逐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相继调整了本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我国也不例外,也积极寻找措施解决人口结构问题,也试图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人口压力。本文就我国的实际国情分析实施延迟退休的原因及延迟退休的可能性。因此,是否推迟退休年龄,便成了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不仅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而且也影响到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其他层面。(二)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应达到的预期成果和目标)预期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展现(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对当今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来自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统计显示,截止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我国目前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主要特征,以部分积累制为筹资模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重而大量涌现的离退休人员,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中也碰到了诸如养老金严重不足,空账运行,退休年龄偏低及提前退休等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这些问题,国内外都作了许多的研究,焦点都指向了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如何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最近10年以内的研究文献综述)ChristianE.Weller在《为社会保障提高退休年龄》中指出,与过去相比,人们寿命的延长导致其依靠社会保障福利的时间更长,调查数据表明,延长退休年龄对那些在很大程度上靠社会保障维持退休收入的工人将产生负面影响。埃斯特勒·詹姆斯认为,由于中国的年龄偏低,导致中国承受相当大的财政负担,阻碍经济的发展,并且随着劳动人口的下降,在2015年中国的赡养负担会更重。如果用合理的精算方法将积累的基金转换成年金,那么会使养老金增加,从而增加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假设中国的劳动者退休后预期寿命是10年,如果不随预期寿命变化,将积累的年金除以120得到每月的养老金,这样会大大减小人们的工作动机。因此,他建议中国应当在精算合理的基础上,对退休年龄做出反应。除此之外,西方很多国家都已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并且他们大多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瑞典在1994年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美国已经将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做为首要任务,并且早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