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改委XX年联系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一、联系帮扶扶贫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区发改委联合区地震局联系帮扶施桥镇三口堰村,自20XX年10月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迅速转变角色,主动作为,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在区委组织部、扶贫办的指导下,三年以来的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联系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三口堰村基本情况三口堰村位于施桥镇腹部,地属平畈,东邻棋杆,南接年桥,西至陈家河,北与跃进隔河相望,辖地4.292km2,可耕地3200亩。村内设一个三口堰村党支部,共78名党员,村两委干部5人。村下设30个村民小组,785户,居住人口28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16人,贫困户105户,贫困人口28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村的发展和村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已经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集体经济空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群众生活的公共设施少,贫困人口脱贫能力弱,急需加以改善。二、开展帮扶情况一是高度重视,积极对接。自开展联系帮扶工作以来,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其他班子成员多次带领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到三口堰村开展业务对接,与区地震局、施桥镇、三口堰村“两委”进行座谈,探讨、研究、部署帮扶工作。二是深入调研,把脉村情。我委成立调研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先后四次深入三口堰村进行调研,了解该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和相关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探索研究三口堰村致贫原因,积极分析该村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用以指导三口堰村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建设工作。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三口堰村三年发展规划和20XX年、20XX年、20XX年扶贫工作计划,使扶贫工作更有计划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第1页共4页三、积极作为,推进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对口帮扶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驻村工作队队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融入村两委班子,发挥“传帮带”作用;成立联合党委,先后提供5万元工作经费,帮助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整合、争取资金360万元,新修砂石路3.5公里,水泥路9.95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进一步了改善群众出行难问题;2.积极对接市城郊供电公司,争取项目和资金,完成全村大部分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群众用电不稳定问题;3.争取发改委机关支持20万元,财政补贴20万元,村自筹5万元,建成村级光伏电站一座,并于7月15日成功并网发电(全区首座并网发电),截止目前已发电近90000度,已到位资金64205.3元,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打下坚实基础;4.争取资金285.6万元,新修当家塘14口,渠道14270米,泄洪闸3座,危桥1座,大大改善村民灌溉和用水环境;5.争取资金12万元,扩建村部一间27平米,硬化村部前路面200平米,购买电脑3台,打印机2台,安装空调3台,大大改善村“两委”办公环境;6.争取体育“万百千”工程,新建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台2台,资金2万元,方便学生体育锻炼;7.争取资金2万元,对村医疗卫生室进行修缮,改善村民就医条件;8.争取资金2万元,新修垃圾池26个,改善村民卫生环境;9.争取资金10.12万元,对4.4公里道路两边进行绿化,大大改善道路环境;10.争取资金5万元,新修公共厕所一座,改善卫生环境;11.争取、整合资金53万元,新建1000平米文化广场一座,为村民娱乐休闲提供场所;12.争取资金21.17万,对106户农户自来水进行安装,改第2页共4页善村民用水条件。三是开展捐资助学。通过认真谋划和积极争取,筹资10万元于20XX年10月17日成立“三口堰村扶贫助学基金”,用于帮助三口堰村贫困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资助品学兼优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平台,形成长效机制,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帮助优秀贫困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费用问题,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困。基金先后对20XX年、20XX年新考上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资助,对20XX-20XX年度在校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全村学生努力学习,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积极宣传“扶贫助学基金”,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三口堰村扶贫助学中来,先后吸收合肥燃气集团捐资40000元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