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学第六章酶的非水相催化第六章酶的非水相催化◆人们以往普遍认为只有在水溶液中酶才具有催化活性。◆酶在非水相介质中催化反应的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非水介质(包括有机溶剂介质,超临界流体介质,气相介质,离子液介质等)中酶的结构与功能、非水介质中酶的作用机制,非水介质中酶催化作用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非水酶学(non-aqueousenzymology)的理论体系。◆非水介质中酶催化作用的应用研究,取得显著成果。1.酶非水相催化的研究概况◆酶在非水介质中进行的催化作用称为酶的非水相催化。1.1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催化反应。◆适用于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中之一为疏水性物质的酶催化作用。◆酶在有机介质中由于能够基本保持其完整的结构和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所以能够发挥其催化功能。◆酶在有机介质中起催化作用时,酶的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和热稳定性等都有所改变。1.2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适用于底物是气体或者能够转化为气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由于气体介质的密度低,扩散容易,所以酶在气相中的催化作用与在水溶液中的催化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特点。1.3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酶催化:◆超临界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超临界流体中进行的催化反应。◆用于酶催化反应的超临界流体应当对酶的结构没有破坏作用,对催化作用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设备没有腐蚀性;超临界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最好在室温附近或在酶催化的最适温度附近;超临界压力不能太高,可节约压缩动力费用;超临界流体要容易获得,价格要便宜等。1.4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离子液中进行的催化作用。◆离子液(ionicliquids)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挥发性低、稳定性好。酶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在酶的非水相催化中,研究最多的非水介质是有机溶剂。◆酯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水解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醇脱氢酶、胆固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以及醛缩酶等转移酶中的十几种酶都可以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介质中起催化作用。而且酶在有机介质中的热稳定性比水溶液中显著提高。◆在理论上进行了非水介质(包括有机溶剂介质,超临界流体介质,气相介质,离子液介质等)中酶的结构与功能、非水介质中酶的作用机制,非水介质中酶催化作用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非水酶学(non-aqueousenzymology)的理论体系。◆并进行了非水介质中,特别是在有机介质中酶催化作用的应用研究,利用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进行多肽、酯类等的生产,甾体转化,功能高分子的合成,手性药物的拆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2.有机介质中水和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2.1有机介质反应体系:◆常见的有机介质反应体系包括:(1)微水介质(microaqueousmedia)体系:◆微水介质体系是由有机溶剂和微量的水组成的反应体系,是在有机介质酶催化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反应体系。◆微量的水主要是酶分子的结合水,它对维持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至关重要。另外有一部分水分配在有机溶剂中。◆通常所说的有机介质反应体系主要是指微水介质体系。(2)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均一体系:◆这种均一体系是由水和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互相混溶组成的反应体系。◆酶和底物都是以溶解状态存在于均一体系中。由于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对一般酶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所以能在该反应体系的进行催化反应的酶较少。(3)与水不溶性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这种体系是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反应体系。游离酶、亲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水相,疏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有机溶剂相。◆如果采用固定化酶,则以悬浮形式存在两相的界面。◆催化反应通常在两相的界面进行。一般适用于底物和产物两者或其中一种是属于疏水化合物的催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