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星轨是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长时间曝光的相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星轨A.反映了恒星的真实移动轨迹B.是地球自转的反映C.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是24小时D.圆圈越大表明恒星越靠近两极2.关于星轨的拍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学校的天文台都适合拍摄B.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C.中秋节的夜晚是最佳拍摄时间D.适合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拍摄【答案】1.B2.B【解析】【1题详解】地球不停的自转,所以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拍摄的恒星轨迹,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行星是绕着恒星运动的,地球上看到的是恒星视运动轨迹,而不是恒星移动轨迹;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是地球自转的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圆圈越大表明恒星越靠近赤道。选B正确。【2题详解】星轨的拍摄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大部分学校在城市,灯光干扰大,不适合拍摄,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A错、B正确;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最亮,会遮住遥远恒星的光,不是最佳拍摄时间,C错;拍摄应在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日出前两个小时结束,四季都可,D错。选B正确。【点睛】星轨其实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相对背景恒星以整圆形式旋转,旋转一周时间大约为23小时56分钟,这个周期也被称为恒星日。靠近两极的恒星会产生最小的圆,而靠近地球赤道的恒星则会产生最大的圆。恒星,就像白日里的太阳一样,每夜每晚从夜空东边移动到西边。每颗恒星每小时大约向西移动15度。拍摄地点选择: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附近较强的光污染,拍到天顶更明显的星星。拍摄时间选择:要避开日光,差不多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拍,拍到日出前两个小时。还要避开月光,农历15,满月附近那几天是没法拍摄的,初1附近那几天几乎整晚都可以拍摄,避开月亮即可。某学校校园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600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300米,距西门500米。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东北方。回答下列各题。3.下图中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4.学校门口早上和傍晚都有老师值班接送学生。某日,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此时,王老师A.早上在东门迎学生进校B.早上在西门迎学生进校C.傍晚在北门送学生离校D.傍晚在南门送学生离校【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孔子像应在校园正中,校园东西长、南北窄,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东北方,判断C图正确。【4题详解】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说明老师与太阳方向刚好相反;太阳东升西落;早上在老师应在西门迎学生进校;傍晚应在东门送学生离校。选B正确。观测显示,山体内部气温(T1)远高于山体外部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导致T1与T2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A.吸收的太阳辐射多B.吸收的地面辐射多C.大气逆辐射强D.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6.若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横断山区,会导致该山体内部比外围地区A.降水更多B.植被更茂密C.自然带垂直带谱更完整D.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更高【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不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A错;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稀薄,接受太阳辐射比山体外强,加之山体内较干燥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多;同高度山体外的大气热量来自海拔更低的地面,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下降,当热量传递到山体同样高度时,已大大减弱,所以T2获得的热量远小于T1,与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少有关,与大气逆辐射无关,B正确、C、D错;选B正确。【6题详解】若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横断山区,山体内部较外部热量更多,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也更高;降水的多少与坡向有关,迎风坡多雨,与山体热量多少关系不大;植被茂密度与水热组全有关,垂直带谱多少与海拔高低、相对高差及水热组合有关,不是单纯的山体热量影响的。选D正确。【点睛】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