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城差异,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散肩大拱、桥面平坦。据此完成1-2题。1.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河谷宽度B.河流水量C.人口密度D.交通方式2.找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区域重心是衡量某种属性在区域总体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可表示分布的总趋势和中心区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也发生了明显移动,图3示意1978-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重心时空格局,据此完成3~4题。3.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B.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地区差异4.伴随着劳动力重心移动,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A.农村老龄化加剧B.土地撂荒现象增多师事于骨解主C.农业现代化趋缓D.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学定另检表中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图4、图5分别示意我国莱城市土地城乡利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状况(图中“城”指城市建成区,“乡”指村落、农田、林地等建成区之外的区域)。据此完成5~6题。5.影响向该城市城乡空间分布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地形C.土壤D.资源6.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建筑密集高楼林立B.植被覆盖率下降快C.地下空间利用单一D.郊区城镇化发展快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果,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图6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7~8题。7.河理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A.植被覆盖率降低B.湿地面积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年降水量增加8.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摘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A.年径流量增多B.含沙量下降C河水流速变慢D.下游枯水期延长土壤种子库是指土填内部及其表面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总和,未源于地表植核,植物群落对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空同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图7示意川西山区采集到的5个自然边坡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图中坡位是指坡面所处的地貌部位,据此完成9-10题。9.研究发现同一边坡下坡位的种子库密度普遍高于中、上坡位,其原因有①下坡位土壤含水量、养分相对较高②下坡位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③不坡位植被发育相对较好,繁殖能力较强④种子传播后被流水冲刷到下坡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推测图中戊地与其他四地种子库密度分布坡位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放牧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B.人类对下坡位植被保护好C.退耕还林使上坡位植被丰富D.城市建设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图8示意1962~2012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据此完成11-13题。11.吉林省西部枪区岭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都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状况④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2%,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O℃左右,与冬、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高度B.昼夜温差C.昼夜长短D.季风环流13.今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曾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强度减轻C.森林覆盖率提高D.大气污染减轻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图9为我国某河流河口附近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该河流经过了从山前泥石流通通、到间歇性山区河流、再到现代平缓辫状河流的演化过报。据此完成14-15题。14.图中T3、T4阶地形成时,该河流A.侵蚀作用强,持续沉积B.侵蚀作用强,间歇沉积C.侵蚀作用弱,间歌沉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