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知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是准确的叙述;B选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降温时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D选项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的大,所以采用降温结晶;故答案选择C考点:溶解度曲线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AB.BC.CD.A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4.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考点: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5.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200g100%=2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故C错误,符合题意;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