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活动目标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2.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并能完整的表述。3.乐于动手动脑,探索物体的转动,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关转动有趣现象。活动准备1.调查家里面能转动的物品,并做好记录。2.幼儿操作材料:风车、塑料圈、光盘、水彩笔、筷子、勺子、盛水的玻璃缸、纸杯、塑料瓶、手绢花、陀螺、彩带、纸筒、伞、盘子等。3.自制课件及“有趣的转动”记录表,幼儿进行分组。活动过程1.出示幼儿的调查表“我发现的转动”,说说家里面能转动的物品。“小朋友们,在家里面发现了一些能转动的物品,一起来看看。谁能转起来?它的本领是什么?”“你能用身体动作做一做它是怎样转动的?”小结: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2.第一次尝试探索,在身体的帮助下让材料转起来。(1)出示材料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们想办法,帮助它们转起来,并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转起来的?(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让材料转起来的方法。老师观察、指导。(3)幼儿交流分享让物体转动的方法,初步探索转动的秘密。“你玩过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的?”“玩圈的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转起来的?”(小结:用身体摇圈、用手拧等办法)“玩风车的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转起来的?”(小结:用吹、跑、拨、转、搓等方法转动,用力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风车转动起来像什么形状?它围着什么转动?”小结:用了拧、拨、跑、搓、转等方法,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这些材料转动起来,可真棒!还一起发现了转动的秘密:物体转起来的运动路线是圆形的,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3.第二次尝试,让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转动。(1)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记录,老师巡回指导。(2)每组派一名代表讲一讲自己记录的方法,并进行操作验证。表扬多种材料组合转动的幼儿。(3)老师宣布挑战成功,和幼儿击掌庆祝!小结:只要我们爱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和同伴合作、协商,就能让两种材料转起来,给自己鼓鼓掌吧!4.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转动在我们周围的广泛运用。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的转动有什么用处?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这么多的物品为我们服务,实在是很了不起!5.延伸:小朋友,在我们的幼儿园里面也有很多转动,让我们去找一找,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附:调查表我发现的转动家里面能转动的物品它的本领是什么附:转动记录表有趣的转动1234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了好奇,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并能在探索活动中寻找答案。对于生活中的风车的转动、钟表的转动、洗衣机的转动等活动有一定的认知,但是知识经验比较浅,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通过老师引导幼儿归纳整理,探索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并进行表述,过程中发现转动的秘密,经验也得到提升,。一、《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准备中,首先引导幼儿调查家里面能转动的物品,是用眼能观察到的,能吸引其注意力的,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记录,对于身边的转动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二、第一次操作材料中多数是孩子经常接触或见到的,幼儿有直观的经验,动手操作比较容易体验到成功。重点是让孩子完整的表述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物体多种转动的玩法,并对转动有了深入的了解。第二次提供的材料是要求“一种材料帮助另一种材料转起来”,同样是常见的材料,但是难度提高了,激发了同伴之间的讨论和合作、记录实验过程,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循序渐进更有层次感。三、出示的课件中能转动的现象是周围中比较常见的,如摩天轮、旋转木马、风力发电机、旋转门、机器的转动等现象,让孩子获得直观的转动现象,知道转动的用处之多,从而产生对转动现象的深入探究兴趣。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材分析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2014年第一版大班下册,主题四《科学万花筒》次主题《动感天地》中的教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