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改计划小学一年级课改计划一:一年级课改工作计划一、班级概况分析:本班学生3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二、本册教材分析1、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5个常用字.而后是课文,每课认字12~14个.24篇课文分做6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综合学习,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2、数学教材分析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三、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语文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数学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加强知识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知识.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6、认真批改每次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9、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