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查看、访问、问卷调查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得出——我校学生在众多的考试中得分率都在50﹪左右,甚至在50﹪以下。作文得分低下严重影响学生考试的得分而且从长远看学生作文的得分率在中考、高考中会成为影响学生终身的大事。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选题的意义在小学阶段,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为初中、高中打基础的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最为丰富,是培养良好习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的作文热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2、本选题的创新程度。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起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3、研究价值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陶冶情操,体会生活的美好。所以我们认为把社会生活搬上讲(舞)台,师生同台演绎生活场景,让学生耳闻目睹、亲身参与、表达感悟,写作自然有话可说。对于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的研究,国内外同行已经做出一些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果,教师如何进一步指导学生有话可说、情景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为此我提出本课题。三、研究的内容:1、通过课题研究,打破学生写作文无从下笔的僵局,使学生都有话可写。2、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能够找到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途径,按照作文的类别形成几种便于操作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并知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去自觉的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想写、乐写、写得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2、解决“如何积累素材,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这一难题。四、研究的方法: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