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的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了社会共鸣2、法国文学家爱弥儿·法盖解释说:“⋯⋯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3、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后现实主义文学4、19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门八方涌向大都市;19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他们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农业不再留恋,他们对工业怀抱着亢奋的信心,他们对过去的神话史诗不再怀旧,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他们乘坐火车到郊外旅游度假,他们从室内走向户外⋯⋯材料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5、《人间喜剧》一开始在中国被译为《人间戏剧》,后来也有主张应该译为《人间闹剧》,认为作品的故事没有喜剧内容,相反,全是悲剧。巴尔扎克描写的悲剧人物(以葛朗台为例)形成的原因是()A.深受封建压迫和剥削B.人性畸变、人欲泛滥C.革命失败、群众被杀D.精神空虚、陷入迷茫第2页6、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7、“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社会主义现实文学8、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了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格尔尼卡》B.《巴黎圣母院》C.《战争与和平》D.《西风颂》9、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雷诺阿:“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上述描述是()A.古典主义绘画B.浪漫主义绘画C.现实主义绘画D.印象主义绘画10、据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记载,1874年,一群被巴黎沙龙拒绝的画家自行举办“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无名社团联展。”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标志者现代艺术的发端。”这次联展的著名作品是()A.大卫《马拉之死》B.梵高《夜间咖啡馆》C.莫奈《日出·印象》D.修拉《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11、“他按照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这种组合不仅把几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构造,置于完整性中加以表现,而且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应该是()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向日葵D.格尔尼卡第3页12、图5是19世纪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被烈日炙烤得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