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与战略管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和战略管理我国汽车市场运营现况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住”、“行”、通讯和第三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而且持续很长,有壹种说法,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离开汽车就不能高速发展的时期汽车是我国当前发展最快的壹个产业,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拉动力量之壹。从宏观层面来见,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甚至对加快我国的城市进程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国际经验,这轮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应该持续10年、20年,甚至达到30年,中国大体上也要这么长的时间,但这中间会有波动。相对于其它产业,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其它产业,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这样的趋势已经相当明确。汽车业对我国经济总量的贡献率。汽车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汽车相关产业的事情,实际上是整个国民经济总量能不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事情。2002年汽车可能是整个工业增加值新增量里面增幅最快的壹个行业,在此后几年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最强的壹个,没有哪个产业能够超过汽车。到2010年,在中国GDP的新增总量里面,汽车产业直接、间接的拉动作用的贡献率将达到1/7~1/6,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有这么高的贡献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产业且不是其自身好和不好的问题,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问题。汽车产业必须扮演壹个新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而且是最重要的主导产业。这壹点,主要靠内需拉动。所以说汽车产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内需。同时内需也是影响国内汽车的价格高低的壹个方面。根据国际经验,这轮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应该持续10年、20年,甚至达到30年,中国大体上也要这么长的时间,但这中间会有波动。相对于其它产业,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其它产业,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这样的趋势已经相当明确。价格的形成机制。理性决策下的汽车厂商的价格行为,要遵循市场机制的壹般规律。市场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供需关系这对“见不见的手”在调节着市场价格和市场总量。决定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属于宏观经济范畴,而决定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微观经济领域的生产者行为。生产者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往往依据对短期需求或长期需求的预测,来调整自己的短期供给或长期供给计划。由于需求信息的不完全性,汽车厂商决策者往往很难准确地预测需求,特别是短期需求,决定需求的消费者也往往因为信息不完全,而经常改变短期的购买行为,这就造成了总体的“供需不对称性”。因此,通过供需作用虽然能使价格达到某壹个局部的短期均衡,可是供需的不对称变化会打破这种均衡,使均衡和均衡价格始终无法处于稳态,从而壹直循着“价格局部均衡”的路径在变化。从表象上见,供给增长大于需求增长时,市场均衡价格必然下滑,需求增长大于供给增长时,市场均衡价格必然上升,市场的价格均衡是汽车厂商间价格行为博弈的局部均衡,这种价格均衡会随着供需变化被打破,从而造成汽车厂商间价格行为的多次博弈。在壹定时期内,需求没有较大变化时,供需变化主要由汽车厂商供给行为的变化决定。各汽车厂商的短期供给行为,会通过供给规律直接改变各汽车厂商的短期市场份额,进而影响本汽车厂商和其他汽车厂商目标约束的实现。当汽车厂商的目标受到短期行为影响时,他们会通过博弈来调整价格,以使各自的市场地位重新符合自己的目标约束。因此,在原有的市场总体价格均衡被打破后,汽车厂商会通过供给决策重新调整供给,从而促使新的价格均衡产生。根据国际经验,这轮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应该持续10年、20年,甚至达到30年,中国大体上也要这么长的时间,但这中间会有波动。相对于其它产业,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其它产业,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这样的趋势已经相当明确。产量以及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2006年我国汽车业延续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在经济型轿车持续热销、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汽车市场明显回暖,效益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汽车价格仍在继续下降。汽车产销量继续较快增长,2006年1-9月,中国汽车产量528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