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阅读专题系列学习辅导(一)一、基本考点与答题方法(例略,可酌情以例探究)(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常见题型有:1.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或写了“××”人的几件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答题方法:1.概括事情: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3.概括情节: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表格式或填空类试题)。例1、河南中考题《父亲的长笛》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飞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例2、广西梧州中考题《父亲和那道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父亲为方便儿子开车回家,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例3、河南中考题《滴水之恩》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例4、湖北省孝感中考题《幽幽七里香》2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A珍藏礼物内心感受B愉悦猜疑C.A收到礼物;B美妙(丰盈、痴迷);C感动(感恩、温暖)(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题型:1.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4.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表层含义即文章紧扣题目,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或景;深层含义其一是暗指文章的某一方面,其二是揭示文章中心、人物形象等。主要手法有象征、双关等。例1、《爸爸的花儿落了》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例2、《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例3、《悠长的铃声》(中考题选)小说标题“悠长的铃声”的含义是什么?打铃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写作对象、等;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运用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及作用;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⑤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清楚;⑥揭示(或点明)文章主旨;⑦奠定文章感情基调,表达某种感情(从用词、语气等方面确定);⑧文章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感;或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等。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例1、《窃读记》(1)概括文章内容;(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揭示文章中心。例2、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