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文言特殊句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课前预习训练:1.写出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名称以及分类:2.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刘备天下枭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梁父即楚将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徒见欺。而君幸于赵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第一课时课堂讲解:判断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式。1.什么是判断句,有几种形式。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2.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根据预习题,由学生来小结,课堂再由例题验证)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小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小结: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小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小结:刘豫州王室之胃。师小结: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课堂练习: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此帝王之资也C.我,子瑜友也D.此乃天也二、被动句式1.什么是被动句,有几种形式。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2.具体形式。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小结: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小结: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小结: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见谅、见教”,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小结: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有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作业:仔细阅读并理解《中华活页文选2010高考专辑---阅读分册》P42.43页的相关内容;尝试完成P45页上的作业;完成《鼎尖学案》P88页1、2、8、9题;完成第二课时的预习作业,即《中华活页文选2010高考专辑---阅读分册》P45页第3题。第二课时课前预习检查。一、课堂讲解省略句。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承后省。如:(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