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学情分析:以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对掌握本节概念性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经了解了人口爆炸的事实,但大部分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培养高中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积极思考的习惯,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分析:1.说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2.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3.通过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4.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5.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的概念及区别其为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难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通过对环境人口容量定义,结合所给资料分析总结,进而掌握此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和本课有关的人口漫画)[过渡]: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出示资料提问][出示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板书]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教师提问]结合图1.10[板书]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引导提问][教师总结]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板书]略[过渡]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板书]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超过13亿,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板书]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过渡]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他的发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