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o)1.“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与“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小农经济的盛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不是“五口之家”,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点睛:对材料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说明秦汉时期小农经济比较普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朱熹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四书集注》突出的是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故排除B、C、D三项。4.下图为南宋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的临安A.城市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D.市坊分离的制度开始被打破【答案】C【解析】从南宋临安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可知,城市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布局截然不同,皇宫偏南而不是坐北朝南,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全市,这说明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设计与皇权至上的关系,更没有体现出“瓦”的时间限制,故A、B项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在扬州等一些繁华城市,市坊分离的制度已开始打破,故D项说“北宋开始打破市坊分离的制度”不符合史实,可排除。5.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尤其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并非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军政机构,非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对立才采取此措施,排除D项。点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