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做好2010年高职专业申报工作,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和三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提出制订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走“工学结合,院校合作”发展道路,围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通过院校合作开发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二、基本原则1.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建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积极推行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分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2.适应卫生人才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要把握国家卫生改革政策,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持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市场,确合实际,切忌定位太高。3.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继承我院教学改革成果,保持课程模块的相对稳定。卫生职业教育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我院率先在全国开展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还要依据我院学科群建设的发展思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院办学特色,继承和发扬我院教改成果,体现学分制原则,维持主干课程、课时、学分等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4.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增加资格考试培训、技能证书培训内容。加强院校合作,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就业,半工半读等多种培养模式。三、组织实施1.领导小组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在三峡学院教务处指导下,由教务科组织实施,实行系(部、中心)主任负责制,会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制订工作。为了保证制订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沈曙红副组长:胡兴娥、林治军、赵宏、董贞荣成员:护理专业:殷翠、吉洁医学检验专业:谭宏军、刘明药学专业:杨林、赵忠喜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牟志伟、宋波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朱成智、洪丽、张国富助产专业:王亚莉、黄波公共、基础课程:陈泽新、吴玉斌、罗明玉审核与校对:杨先哲2.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0.3.10-2010.3.29)。各系(部、中心)组织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框架。第二阶段(2010.3.29-2010.4.2)。各系(部、中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上报教务科。第三阶段(2010.4.2-2010.4.20)。教务科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各系(部、中心)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教务处。四、主要内容(一)制订专业:高级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共六个专业。(二)适用对象及实施时间:适用于2010级以后全日制高职学生,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三)学制与修读年限:教学模式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3年,按每学年2学期制定培养方案(四)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查,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职业范围、规范人才培养规格。(五)学分安排1.学分计算方法:除体育课按30学时计1学分外,其它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性环节按每1周计1学分,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2.总学分和学分结构:教学总学分控制在140学分,一般不超过145学分。(1)非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总学分控制在100学分左右,其中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知识类课程、技术类课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