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标分析: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区域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时,带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通过相对真实的生活体验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的第五节内容,从教材设置上来看,学生通过前文章节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有一定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具体区域分析典型问题,明确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地协调观。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地表形态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需要结合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黄土高原的地形分布图来归纳总结,在本节课中设置了2人小组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落实该部分知识。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演示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其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图更进一步地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黄土地貌。第二部分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这些习俗深受黄土高原独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家方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学生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在治理前后的变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将两部分的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原上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源于政府、人民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付出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理念。本节课中通过提供给学生补充的文字、图片等材料,带领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今昔对比,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学情分析1、经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的学习,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总体来说,初二的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生活中地理现象相联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地理素养需要加强。4、本章节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区域的有关知识,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对比联系、归纳总结等探究方法。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治理、发展,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政府、人民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树立人地协调观。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地貌特征,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3、了解黄土高原的治理成效,了解政策扶持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激发时代责任感、使命感。4、结合课本和补充图片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定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实验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环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时间导入(播放黄土高原风光视频)师:高亢嘹亮的信天游,独具特色的地表形态,向我们展示了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单元?(——黄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积极性。2min揭示: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