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HR实践系列三:徽商银行--城商银行的领跑者所属行业:金融保险企业规模:14家分行,近200个机构网点,4100多名员工,总资产1659.63亿元人力资源管理典型应用:1.支撑“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营销”的管理体系顺利运转2.满足金融行业管理特色的员工管理3.符合新《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管理4.个性化的门户管理企业简介徽商银行是中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下属十四家分行,四家直属支行,一个总行营业部,近200个机构网点,4100多名员工,总资产1659.63亿元。组建于2005年末的徽商银行各项业务发展快速,保持了每年50%左右的增长速度。2009年,南京分行的成立,标志着徽商银行在跨区域经营战略上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度,徽商银行获得了由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颁发的“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银行”奖、同年获得由经济观察报评选的“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奖。信息化动因徽商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2006年开始,由科技管理委员会牵头陆续完成主要业务系统的开发工作。2008年,徽商银行邀请美国IT专家,帮助设计出一套信息化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构建48个系统,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徽商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基础较为薄弱,主要采用手工、Excel表格和纸质文档管理的方式,人事数据和业务分散,很难适应徽商银行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因此,徽商银行决定由总部牵头,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融合金融行业管理特点和徽商银行以人为本的管理需求,结合政府、徽商银行的人力资源制度,将徽商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业务及数据信息化,建立涵盖全行、应用系统统一、数据结构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管理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为基层HR业务人员提供灵活适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应用系统;为公司决策层提供详细、完整的人力资源数据和完善的统计、决策分析手段;为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化历程徽商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由总部科技管理委员、人力资源部牵头,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现”的实施方针,结合徽商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先易后难,逐步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应用范围包括徽商银行下属14家分行,近200个网点。一期业务范畴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规划、职位体系、职务体系、职员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后备人才管理、统计报表、个人工作台、管理门户,打造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二期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能力素质模型、招聘、培训、薪酬深入提升、绩效管理,固化和逐步优化人力资源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徽商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目前,一期项目顺利验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期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典型应用支撑“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营销”的管理体系顺利运转系统管理总行及下属14家分行、4家直属支行、160多家网点的全部行政机构,在“数据集中、分布式应用”的模式下,实现了规范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与徽商银行“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营销的管理体系相匹配。总行对总行本部和各二级分行、直属支行进行管理,主要规范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数据规范,统一制定人力资源业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相关的编制管控、人工成本管控,目前,徽商银行采用全行统一人事信息标准的信息管控模式,同时设置了必输项,严格要求下属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在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后备人才方面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分行对支行人力资源业务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业务的指导、审批,人事数据的分析、预测等,在员工入口方面,总行控制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后备人员的编制、招聘,控制着这类人员内部岗位调配、薪酬调整的审批等。满足金融行业管理特色的员工管理实现了对员工基本信息、任职信息、工作情况、教育情况、组织关系、社会关系管理共6大类,16小类300多个信息项的记录维护,如金融行业工作时间、人大或政协代表级别、部门绩效等;通过入职、转正、辞职、辞退、内退5大流程10多项明细流程,实现对人事事务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