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品行好习惯的行动研究》实验计划小学课题组2011、10、10小学生品行好习惯的培养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通过学生品行通过学生品行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礼貌用语、文明习惯,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二、工作重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生活好习惯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2、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家也讲普通话。3、能认识到家庭、学校都是集体,懂得个人要服务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善于征求他人的意见,善于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4、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乱动家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5、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6、自己洗手、洗脸、洗手绢等小衣物。自己削铅笔,自己叠被子、叠衣服,自己收拾床铺,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7、帮家长收拾饭桌、扫地、抹桌凳、择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经常开窗透风。8、饭前喝水润喉,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饮暴食,朴素节俭,不乱花钱。9、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勤剪指(趾)甲、勤洗头勤洗澡。按时起居作息。10、在家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陪学,先做完作业后休息。(二)学习好习惯1、读书声音哄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2、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懂得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3、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书、练习本和工具。4、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5、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书写工整、规范。6、课外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读书时,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材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7、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洁有序。8、懂得字典是无言的老师,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善于积累材料。9、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求学。10、写完作业至少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才可收拾,严肃、虚心、认真负责。(三)、学校好习惯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2、入校时不带零食,并根据班级所在方向自动排成一队靠边走。3、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话。4、上课时不随便下位、不随便推桌椅发出声响。5、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6、课间做有益活动,不在教室敲桌凳、不骂人、不随便外出、不随便进花园、园地,不乱涂乱画,不吃零食。7、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人的外号。8、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有爱国意识,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9、放学时,站队离校,站队和行进都有要整齐有序,不说话不打闹,出校后,根据回家方向列队而行,骑自行车的同学出校门到指定地点方能上车。10、做事有恒心,有耐性。成功后不骄傲,失败后不自卑。(四)、社会好习惯1、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2、团结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3、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做一致,不说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5、遇到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