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初稿)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工委、管委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十五次全体会议和市政府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打造“千亿元”、国家级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为目标,积极把握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遇,不断拓宽招商思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40%;预计完成财政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0%;在招商引资方面,实际到位内资7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7亿美元。在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也为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十一五期间工作简要回顾“十一五”期间,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为企业服务为宗旨,克服了资金制约、区位局限的困难,经受住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抵御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1、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提升经过五年的努力,园区2010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约为2005年的3.5倍、3.75倍、3.7倍、2.6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超过“十一五”目标16.7%;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7%和20%以上,比2005年分别提高7个和10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达35%;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等经济值标占全市的比重近四分之一。2、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园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在坚持全员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同时,积极尝试节会招商、代理招商、区区合作等各类招商模式,2010年引进实际到位内资和外资约为2005年的15倍和4.5倍,近40个国家(地区)及各省市的客商进区兴业,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近170个,其中省外内资项目120个,总投资额达370亿元。成功引进了有色工业园、锐展科技、全威铜业、浩荣电子、中发电气产业园、新亚星焦化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园区,为园区跨越发展增添了活力和支撑。3、五大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日益明显,洼地效应日益明显园区内铜材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已累计引进20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规模达530亿元。铜材加工产业现已入驻的项目主要有:铜板带、黄铜棒、铜线杆以及各类电磁线项目。电子材料产业现已入驻的项目主要有: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石英谐振器及其元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现已入驻的项目主要有汽车发动机、高压和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陶瓷过滤机、井下无轨化采掘装备、纺织机械、汽车内装饰等。冶金化工产业现已入驻的项目有有色40万吨双闪项目、铜冠冶化项目组团、新亚星焦化项目组团等纺织服装产业现已入驻的项目有中国铜陵纺织服装工业城方园化纤、祥兴箱包、步森服饰等。4、一区多园的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度有效提高经过近年来对园区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已形成了铜材深加工园、电子材料园、装备制造园、纺织工业园、循环经济试验园、PCB产业园、铜拆解园;正在积极谋划打造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等三产服务类园区,并与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区多园”的产业功能区域新格局初步形成,推动了产业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生产转变,产业链条日趋完善。5、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学研政”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累计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7项,占全市总数的70%;专利申请量156件,占全市申请量的65%;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其中,精达电磁线、铜峰电工膜、三佳模具等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已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