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2003年)2003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做国内大城市还历史旧帐模范和生态建设模范”的目标和“有利于城市规划布局调整、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实施原则,在圆满完成第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拉开了实施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帷幕,从“治、管、防、宣”入手,进一步深化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和绿化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PI)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创历史新高;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16平方米,实现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综述(一)第二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2003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上海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暨第二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实施上海市2003年-2005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定》及其《实施意见》,确定了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和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绿化建设、重点工业区环境整治、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六大重点领域。2003年5月,本市成立了上海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市长任主任、三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同时,设7个专项工作组,有关职能单位任专项工作组组长,各有关委办局和各区县政府为成员单位;还聘请了国内外5名著名专家担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顾问。在全市建立了“沟通协调、检查督促、跟踪评估和信息反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一致、有序高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第二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安排273项工作任务,2003年启动了161项,占项目总数的59%,超过了预定的计划目标,开局良好。水环境治理重点是加快中心城区和水源保护区的截污治污,大力改善河道水质。开工建设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污水治理三期工程、竹园和白龙港污水处理厂、11个郊区污水处理厂和7个污水收集管网;对中心城区苏州河南北两片21条重点河道进行了整治。大气环境治理着力于突破中心城区煤烟型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大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的力度,新增114平方公里“基本无燃煤区”。新车全面实施了等效于欧Ⅱ标准的国家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建成在用车环保检测/维护中心站。固体废物治理主要是突破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浦东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工程、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工作已完成招商工作。工业污染治理着力于突破中心城区45家严重污染企业的结构调整和3个重点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吴淞工业区部分区域建成了集中供热网;桃浦工业区完成6家产生恶臭气体的企业整治。农业污染治理确定了水源保护区畜禽牧场关闭和搬迁方案,开工建设了4个有机肥加工利用中心项目。绿化建设突出的成绩是实现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完成外环线绿带、广场公园三期等一批公共绿地和郊区片林的建设,全市新增绿化面积2431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18%,森林覆盖率达到15.1%,城市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改善。(二)环保投入继续保持较高强度2003年,本市环保投入资金约191.53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6%。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144.05亿元,污染源治理投资为28.91亿元,生态建设投资为15.48亿元,环境能力建设投资为0.62亿元,其他方面投资为2.47亿元,分别占总投资75.2%、15.1%、8.1%、0.3%和1.3%。(三)世博会大讨论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市开展了“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四大专题之一的环境保护紧紧围绕以什么样的环境质量迎接世博会这一主题,开展了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环境管理新机制、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