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活动总结一、计划制定和工作部署按照市政府办公室泰政办发[2009]35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血吸虫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市疾控中心有关会议精神,我们从年初起就对防保、临床、检验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碘缺乏病防治业务知识培训,组织防保科全体人员对2009年计划任务进行专题讨论,并对碘盐监测病情落实到组、片、人,成立了质控组。制定了奖惩方案,保证防治过程的质量。二、碘盐监测积极配合是疾控中心,对村进行了碘盐监测,全年共检测23份,合格23份,合格率100%。同时对政府所在地学生的一所学校食堂抽取1份盐样进行检测。三、病情监测全镇抽取小学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点,共抽取8-10岁学生20名(男女各半),进行甲状腺检查和尿碘检测。四、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今年5月15日是全国第十五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为确保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我镇心围绕主题,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5月15日当天,我们和市盐务局合作,在镇区银杏广场、文明路菜市场设点开展真假碘盐鉴别、碘缺乏病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共接受咨询11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200余份,还出动宣传车1辆,在主XX县区和辖区行政村开展流动宣传。现有的30处不锈钢宣传橱窗每年也刊出4期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知识。我镇还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在学校学生中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座,检测学校和群众家中食用盐;检查8-10岁学生甲状腺肿情况,检查测试学生农村妇女对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等。十月份黄桥南街小学和黄桥中心初中还分别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学生作文竟赛活动。通过此次活动的宣传,提高了群众对碘缺乏病危害性的认识,对打击非法私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1页共8页五、资料整理,分析和上报对碘盐监测、病情监测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均由专人负责,有关上报资料及时报告是疾控中心。确保了数据传输及时准确。第二篇:碘缺乏日活动总结预防碘缺乏知识活动总结5月15日是第十七个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为了广泛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进一步推广食用碘盐,提高人口素质,配合我省“5·15”碘缺乏病防治日活动,我们校特别“关注5·15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15日是全国第十四届“5·15”碘缺乏病防治日。我国有4.25亿人口生活在缺碘环境里,但许多人对碘缺乏病危害及防治知识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一无所知。为了有效控制碘缺乏,我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板报、讲座,周晨会,班会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缺碘的症状与危害,知道如何预防碘缺乏。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碘缺乏病。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缺碘。同样,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缺碘。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性畸形等。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由于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已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缺碘导致植物、动物缺碘。人吃了缺碘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中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第2页共8页冰川期,由于冰河溶解,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样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存在碘缺乏。这就是世界地区土壤中的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人类想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缺碘状况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