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十三五工作总结XX县区(2016—2020)一、名录建设组织开展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新增项目23项,项目总数达110项,县级传承人认定工作启动,共计公布两批,人数达60人。四级名录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在县级名录建设的基础上,优选项目向上申报,(晋升)传统油茶制作技艺、“百应健脾王”丸药制作技艺、平遥古建筑传统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老粞制作工艺、平遥韩氏彩楼搭建技艺、先生爷的传说等15个项目入选市级第四批非遗名录,至此XX县区国家级名录项目达4个,省级名录项目达19个,市级名录项目达31个;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同时展开,王天明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卫国、呼光华、李孝前、陈琳等11人入选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瑞庆、张荣、梁卫国等22人入选市级第三批传承人,至此,平遥国家级传承人达5人(2人已故),省级传承人达22人,市级传承人达19人(1人已故)。在县级第二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审中,我们结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在传承人较多的项目中,筛选了部分中青年县级传承人。2.场馆建设2018年1月,XX县区非遗展览馆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该馆以传统装饰为基调,综合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对全县的非遗项目和非遗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展示,2020年,建立了非遗数据库,通过展馆的触摸平台向社会开放,实现了对展馆的完善和提升。展馆成为全县非遗展示的平台,宣传的第1页共5页窗口、传习的中心。相继被省委统战部授予“新联会工作站”、XX市委统战部、XX市宗教局授予该展馆“XX市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在上级扶持和民间资本的运作下,在王家老宅建成王氏妇科展览馆,在108国道旁建设百影砖雕苑和四清醋文化展示园,薛氏漆艺研究院新址建成投入运营,灯艺展示馆进行了改装并重新布展,宝龙鞋业展示馆迁移新址并开放,梁中秀大师工作室、梁卫国大师工作室、白氏外科工作室,鉴于原有规模小,择址进行了重建,预计2021—2022陆续开放。3.挖掘整理出版平遥传统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对平遥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汇集,给予原真性的保护,以供后人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相继出版了《王氏妇科百年传承录》、《平遥票号史料汇编》、《平遥弦子书》、《平遥纱阁戏人》、《平遥灯彩艺术》,《平遥传统石刻》、《历代灯具典藏》两书整理工作基本完成预计2021年出版此外,将平遥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培训基地2012——2015年工作进行了汇编,编辑了《平遥手艺》、《中国的世界非遗》等册子进行宣传。4.宣传推广1、媒体宣传。与省非遗中心合作,完成了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曹家熏肘制作技艺、宝剑制作技艺、宝龙斋布鞋制作技艺、长升源黄酒酿制技艺6个项目的摄录工作;与央视老故事频道——非遗中国行栏目组联合,完成了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两个国家级项目的摄录工作;与“艺匠天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合作,铺开了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专题拍摄,已有六个项目完成;此外,利用平遥旅游官方微信,相继制作了10余个项目的专题宣传;启动了“厉害了、平遥非遗”抖音号专项宣传;将非遗纳入“学习强国”答题宣传。2、展会宣传。2018年6月7日至9日,在平遥电影宫举办了“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这次活动,对30部入围影片进行集中展示展映,以“作为国家记忆的非遗影音文第2页共5页献”为主题,设置15个分论坛。平遥题材《甲子漆艺》入选。由“艺匠天下公司”拍摄制作的“平遥传统布鞋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第二届非遗影像展;组织参加了在黄山举办的中国非遗大展,在太原举办的文化艺术节,在榆次举办的全国手工技艺博览会、XX省非遗博览会、成都的国际非遗节等各类展会50余次;组织了“XX县区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暨传承人义诊活动”、“XX县区非遗、手作作品展”、“纪念漆艺宗师乔...